原文出處:〈Why Is Breathing In Twists So Hard?〉
作者:David Keil
編譯:Hsin-Hong Pan
對初接觸瑜伽的練習者來說,扭轉常常是令人感到不適的練習。人們總在扭轉時感到難以呼吸。為何這樣的感受如此普遍?讓我們從解剖的角度,了解扭轉與呼吸如何運作。本文會試著說明在扭轉的過程發生了什麼事,以及如何調整扭轉的方式,讓你的呼吸得以比較舒適。 閱讀全文〈為何扭轉時呼吸如此辛苦?〉
原文出處:〈Why Is Breathing In Twists So Hard?〉
作者:David Keil
編譯:Hsin-Hong Pan
對初接觸瑜伽的練習者來說,扭轉常常是令人感到不適的練習。人們總在扭轉時感到難以呼吸。為何這樣的感受如此普遍?讓我們從解剖的角度,了解扭轉與呼吸如何運作。本文會試著說明在扭轉的過程發生了什麼事,以及如何調整扭轉的方式,讓你的呼吸得以比較舒適。 閱讀全文〈為何扭轉時呼吸如此辛苦?〉
原文出處:〈The Science of Yin Yoga〉
作者:Jessica Humphries
編譯:Hsin-Hong Pan
相較於當代西方世界所盛行比較動態、陽性導向的瑜伽練習,於深度休息姿勢下長時間停留的陰瑜伽提供了一個極佳的對照。面對節奏快速的生活型態,陰瑜伽鼓勵人們慢慢地浸入寧靜,讓意識得以擴張。
當代陰瑜伽深受傳統中醫經絡哲學的影響,認為人體有著數條經絡,這些經絡是承載「氣」的無形能量通道。據說,陰瑜伽的體式能影響這些經絡,並促進健康與幸福感。
西方科學也發現,陰瑜伽練習會對身體與心理層面帶來影響。陰瑜伽創造了空間,讓副交感神經系統(負責休息與消化)得以活化,而長時間的停留有助於解開位於較深層的筋膜(相反地,動態動作針對的主要是肌肉)。因此,陰瑜伽的練習方式為我們創造契機,讓深埋於身心的緊繃得以釋放。 閱讀全文〈陰瑜伽的科學〉
原文出處:〈Master Teacher Maty Ezraty on the State of Yoga Right Now〉
編譯:Hsin-Hong Pan
當Maty Ezraty在加州Santa Monica開辦YogaWorks的創始店時,年僅23歲。她當時所抱持的想法雖然簡單,但卻充滿了革命性:她想要打造一間提供高品質,具多元課程選擇的瑜伽學校,以吸引各式各樣的族群。時值1987年,那時的瑜伽教室基本上僅提供一種瑜伽課,但由於Ezraty同時受到Iyengar和Ashtanga Yoga的影響,她十分明瞭學習以不同方式練習所能帶來的助益。 閱讀全文〈每間瑜珈教室,都該有一位真正的瑜伽行者〉
原文出處:〈Two Layers of Stretch〉
作者:Paul Grilley
編譯:Hsin-Hong Pan
依據不同的需求,我們可以將身體區分成不同層次。然而,就關節運動這主題來說,分成「肌肉」與「骨骼」兩種已然足夠。這篇文章所指的「肌肉」包含了肌肉與肌腱,而「骨骼」則包括了骨頭與韌帶。瑜伽練習者應該訓練自己感受肌肉與韌帶之間的差別。 閱讀全文〈拉肌肉,還是拉韌帶?〉
原文出處:〈Too many asymmetrical poses can create sacroiliac joint issues〉
作者:Olga Kabel
編譯:Hsin-Hong Pan
我必須坦承,在參與Viniyoga師資訓練之前,我從未聽聞薦髂關節可能會出問題。當然,我知道什麼是薦椎,但我的第一個師資訓練並未在此加以著墨,我的學生從未向我反映這方面的問題,我自己也沒這方面的問題。也就是說,我的生命在庇佑中度過,雖然我對此毫無察覺。直到我參與Viniyoga師資訓練之後,突然之間,薦椎變成學習的重心。我會聽到「如果你有薦髂方面的議題,這個動作要相當小心」、「這麼做可以保護你的薦髂關節」之類的提醒。你知道,當你打算購買特定款式的車子時,你會開始發現這款車子在生活中無所不在?對我來說,薦髂關節就是這麼回事。我開始留意到薦髂關節的問題相當普遍,且某些瑜伽練習容易導致相關問題。 閱讀全文〈薦髂關節不適?可能是太多不對稱動作所造成!〉
原文出處:〈To Bend or Not to Bend (the Knees in a Forward Fold*)〉
編譯:Hsin-Hong Pan
我不清楚這樣的意見分歧是如何開始的,但伸展腿後側肌群時是否該彎膝蓋,在瑜伽社群中是個備受爭論的熱點。可能的原因是,在瑜伽老師與學生中,近端肌腱損傷的情形相當常見(參考下圖的黃色位置)。當我帶領針對瑜伽老師的生物力學研習時,常常會問在場是否有人、或著知道有人曾有過腿後側肌群近端肌腱損傷的經驗,而舉手的踴躍程度總是令人感到震驚。 閱讀全文〈前彎時,要不要彎膝蓋?〉
原文出處:〈The History of Teaching Alignment in America〉
作者:Paul Grilley
編譯:Hsin-Hong Pan
假設每個人是相同的讓瑜伽教學變得簡便,但不幸的是,並未讓教學變得比較安全。實際上,沒有人是相同的:就好比你被建議採用別人的處方籤,或著戴上別人的眼鏡開車一般,對某個瑜伽學生來說有幫助的順位指令,可能在你身上反倒帶來傷害。究竟這種強調順位口令通用性的現象從何而來?讓我們聽聽Paul Grilley的解釋: 閱讀全文〈瑜伽順位教學的歷史〉
原文出處:〈Why We Rarely Teach Shoulderstand〉
編譯:Hsin-Hong Pan
在許多瑜伽傳統中,皆將肩立式(Salamba Sarvangasana)視為體位法之母,是瑜伽練習的精髓所在。它以最能帶來功效的動作之一被宣揚著,有些老師甚至宣稱如果沒有肩立式,便不是「完整」的瑜伽練習。由於這種教條式的態度,當我們向其它「瑜伽練習者」解釋我們很少教肩立式、以及如果有教,會做「很多」修改時,面臨許多奇怪(且我們覺得沒道理)的敵意。 閱讀全文〈肩立式系列(3/4):為什麼我們很少教肩立式〉
原文出處:〈How Tight Hamstrings Can Affect Your Lumbar Spine in Yoga〉
作者:Ray Long
編譯:Hsin-Hong Pan
從生物力學的角度來說,緊繃的腿後側肌群會影響骨盆的位置,特別是在前彎的時候,而這會進一步影響你的腰椎。因為,當緊繃的腿後側肌群拉扯坐骨粗隆時,會造成骨盆往後傾。(參考圖2) 閱讀全文〈練瑜伽時,緊繃的腿後側肌群對腰椎的影響〉
原文出處:〈How Do You Know What Yoga Practice To Do When You’re Injured?〉
作者:David Keil
編譯:Hsin-Hong Pan
在受傷時練瑜伽總是令人感到沮喪。各種感覺隨之浮現,包含罪惡感、憤怒、失望、困惑、甚至感到自己無能為力。即便我們已盡可能留意,但我們畢竟是人,且世事難料。有時事情的發生,就像在大街上行走時,會失足踩到人行道上的裂縫而扭傷腳踝那麼單純。同樣地,雖然我們已經盡力,但有時就是會在瑜伽練習中有所閃失。或許,你只是恍神了那麼一會;也或許你對這練習不是那麼熟悉,仍不清楚身體所傳達的感受,並因過於投入而做過頭。不論是什麼原因,損傷已經造成。因此,當你受傷時,該怎麼調整瑜伽練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