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肩立式系列(2/4):如何運用輔具保護頸部?

原文出處:〈Anatomy 101: Understand Neck Safety in Supported Shoulderstand

作者:Ray Long

編譯:Hsin-Hong Pan

在B.K.S. Iyengar的《瑜伽之光(Light on Yoga)》中提到Salamba Sarvangasana(有支撐的肩立式)的重要性不言可喻。「Sarvangasana是體位法之母,」Iyengar在書中這麼說。據說這個動作能沖刷淋巴結,調節血壓與心律,強化橫膈膜,並伸展胸部肌肉。然而,即便肩立式有這麼多好處,許多練習者依然對它敬而遠之。 閱讀全文〈肩立式系列(2/4):如何運用輔具保護頸部?〉

肩立式系列(1/4):如何讓身體垂直地面?

原文出處:〈Stack Your Shoulderstand

作者:Roger Cole

編譯:Hsin-Hong Pan

人們對於肩立式愛恨分明,喜歡的人非常喜歡,而那些不喜歡的,甚至對肩立式感到厭惡。之所以會有這種好惡區別,通常與你的身體能否在這動作中與地面垂直,而非彎曲、陷落、甚至傾斜有關。穩定、與地面垂直的肩立式能令人感到自在、舒適及喜悅。而搖晃、彎曲的肩立式則讓人感到辛苦、疼痛甚至哀傷。能否在肩立式中維持直立受幾個因素影響,其中最重要的,是讓身後的雙手穩定下紮,並保持胸口開闊。為了做到這件事,你需要來自兩塊肌肉的柔軟度:胸大肌與三角肌前束。學習如何延展這兩塊肌肉──否則你會因缺乏柔軟度而產生代償──能將練習肩立式時,因不當排列而帶來的痛苦,轉化為真實的狂喜經驗。 閱讀全文〈肩立式系列(1/4):如何讓身體垂直地面?〉

如何用呼吸引導Bandha

原文出處:〈How Breathing Leads to Bandhas © 2010

作者:David Keil

編譯:Hsin-Hong Pan

呼吸與Bandha

在前兩篇文章中,我已從解剖學的觀點探討了MulaUddiayna Bandha。但為了讓這兩個主題更加完整,我覺得需要加上另一篇與呼吸有關的討論。對我而言,沒有呼吸,就沒有Bandha。實際上,正如本文標題所暗示,Bandha尾隨著呼吸出現。我的思考邏輯是,如果我們試圖控制、並運用體內的能量,那麼我們得先將能量帶入體內。在瑜伽中,有一種能將能量帶入體內的方式,那便是透過呼吸。

閱讀全文〈如何用呼吸引導Bandha〉

瑜伽需要來點動作控制

原文出處:〈The Need For Motor Control in our Yoga Practice

作者:Jory Serota

編譯:Hsin-Hong Pan

與瑜伽相關的損傷於過去15年來顯著增加。常聽聞的包括肩膀損傷、髖關節置換、椎間盤突出、以及其它身體方面的創傷經驗。如果瑜伽有著治療(therapeutic)、整體性(holistic)、療癒(healing)等屬性,那麼這些損傷究竟怎麼回事?是瑜伽練習存在著本質上的錯誤嗎?還是我們在練習的過程中,對於該多努力、該練多少出現了誤解? 閱讀全文〈瑜伽需要來點動作控制〉

為何要在體位法中停留?

原文出處:〈Why do we hold yoga poses?

作者:Olga Kabel

編譯:Hsin-Hong Pan

多年前曾有位學生,由於精神上有些狀況,無法將內在的對話留在口中。因此每當她來上我的課時,總會不停地回饋她對每個動作的感受。如果我走到她低語呢喃的聽力範圍,便會聽到諸如:「我無法繼續停在這了──我們究竟得在這該死的姿勢停多久?老師是忘了我的存在嗎?這也太不舒服了;讓我離開這,我恨透這件事了!」等等。我必須承認,這情形一開始讓我感到心神不寧。但每堂課結束後,她會來到我面前,告訴我這堂課帶給她極大的釋放,並對此表示感謝。漸漸地,我開始了解這是她正在經歷的過程。而如果我們夠誠實,也會承認當我們偶然受阻時(不論是生理或心理上),心中會浮出類似的想法。此時我們得決定是繼續待著,還是離開。在瑜伽體式中停留教導我們如何處理這些阻力,並加以克服。當然,這樣的觀點並不適用於那些體式正帶來實質身體疼痛的情形。如果遇到這種情況,我們應該完全退出動作,或著修改動作,才能在不造成損傷的前提下自體式中受益。 閱讀全文〈為何要在體位法中停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