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好聲音|給瑜珈老師的聲音與說話課
日期:2023年 10/15 10:00~19:00
大家好,我是阿右,專職聲音教學。除了固定與藝術領域表演者工作聲音外,我發現其它領域在聲音表達方面也有明顯需求,許多專業人士在聲音使用上的密集度與強度其實超過自身負荷,即便使用麥克風也不見改善,時常疲勞嘶啞。
在我曾訓練的個案中有許多是身心動作控制專家,包括瑜伽教師、物理治療師、醫師、費登奎斯認證講師、皮拉提斯教師、亞歷山大技巧培訓教師、健身教練等等。在與他們工作聲音的過程中,我了解到這些專家們在聲音使用上有其特殊的挑戰:
- 不同於一般學員,這些專家擅長控制自身肌肉與動作,但時常不小心過度用力,造成聲音與呼吸緊繃。
- 這些專家時常藉由有意識地控制吸氣與吐氣,啟動不同肌肉群,以達到訓練肌肉與動作控制的目的。但這樣有意識地控制呼吸,經常會伴隨一定程度的緊繃。
- 由於需要一邊示範、一邊講授課程內容與指令,經常在不利於聲音釋放的姿勢(體位)上使用聲音,造成發聲上的壓迫。
- 想在給予指令的同時,營造沈穩、安靜的氣氛,因而不小心壓低自己的聲音,或過度使用氣音。
- 當對指令與課程內容有一定的熟悉度後,不小心淪為背誦,未能帶著表達溝通的慾望,導致接收者(上課學員)無法即時、清楚地接受訊息。
在與瑜伽教師Hsin 討論之後,決定針對瑜伽教師等身心工作者,設計一套聲音與說話的工作坊。
瑜伽解剖學入門課程2.0(週二下午班)(搭配直播)
日期:2020年 6/9-7/28
週二 13:45~17:15
不斷地練習( abhyasa)與不執著(vairagya)是瑜伽練習的一對翅膀,兩者同等重要。但在我們展翅高飛之前,得先區分哪些是可以改變的,於是我們持續練習;而哪些是我們無法改變的,於是我們不執著。
這正是我們研究解剖學最初的動機,透過了解身體的構造,我們得以知曉為甚麼有些東西容易改變,有些東西並不容易;哪些改變會是好的,哪些則以保持原狀為宜;如何改變會比較有效,哪些方法則事倍功半。於是我們可以知道何時該繼續努力,如何努力,而何時該懂得臣服,而這,正是智慧的開始。
瑜伽體位法解剖學(週末密集班)
日期:2020年 6/13、14、20、21、27、28;7/4、5共8天。 (09:00~17:30)
前彎、後彎、扭轉、開髖、倒立…等等常見的體位法分類各有其特異性。在讀書會中,我們將系列一、二的內容為根基,近一步透過解剖學、生理學、肌動學與生物力學等觀點討論在不同體位法分類中的基礎原理、各種變化式的適用情形、常見限制與解決之道。
瑜伽解剖學入門課程2.0(四日密集班)
日期:2020年 7/17-7/20 09:00~17:30
不斷地練習( abhyasa)與不執著(vairagya)是瑜伽練習的一對翅膀,兩者同等重要。但在我們展翅高飛之前,得先區分哪些是可以改變的,於是我們持續練習;而哪些是我們無法改變的,於是我們不執著。
這正是我們研究解剖學最初的動機,透過了解身體的構造,我們得以知曉為甚麼有些東西容易改變,有些東西並不容易;哪些改變會是好的,哪些則以保持原狀為宜;如何改變會比較有效,哪些方法則事倍功半。於是我們可以知道何時該繼續努力,如何努力,而何時該懂得臣服,而這,正是智慧的開始。
傅士豪老師|表體解剖學
日期:2020年 7/11-12 09:00~17:00
表體解剖學之徒手探索,是用來定位人體的解剖構造。身體部位之間,很難有明顯的區隔,因為在研究特定肌肉時,該肌肉所在區域是會延伸至其他部位的。每條肌肉可用「橫向」探索法來定位肌肉與其鄰近構造;也可用「縱向」探索法,瞭解其近端、主體以及遠端構造。課程內容以臨床實務為導向,可以提供系統解剖、傳統局部按摩方式及身體工作等方面的知識,在學習人體解剖學的方法上可以有很多的面向,舉凡骨骼學(osteology)、肌肉學(myology)、關節及韌帶(joints and ligaments)、關節學(arthrology)以及神經和血管,並計畫朝向整體醫學來發展。本課程將藉由觀察和觸診的技巧,學習人體組織器官表面解剖位置和動作。
傅士豪老師|生物力學導論
日期:2020年 8/29-30 09:00~17:00
本課程將介紹與物理治療相關之生物力學的範疇,包含人體組織構造之基礎生物力學特質、生物力學的測量方法等基本生物力學概念。同時介紹人體動作分析之科學知識,並探討各種外力對人體關節組織的影響,及外力造成組織傷害的可能情形。
賴家欣老師|人體解剖學系列課程
日期:2020年 11/28-29, 12/5-6 09:00~17:00
人體的奧秘,在您進入解剖學的世界之後更會驚嘆不已。本梯次二階段的解剖課程,針對強化基礎與臨床運用而設計,幫您奠定穩固的人體知識根基,進而充分運用這些知識在進階課程、自我練習及瑜珈教學上。歡迎您進入人體的世界,未來我們一起繼續探索人體深奧的結構、機能、動作控制與行為科學。
傅士豪老師|動作的結構與解構
日期:2020年 12/19-20 09:00~17:00
椎節間失穩患者依其臨床特色可概分為腰椎屈曲、腰椎伸直與腰椎旋轉等三類症候群,以及側移型與多方向失穩性等兩大類型。譬如學者Sahrmann認為腰椎屈曲症候群的原發性功能失調,係源於腰椎屈曲之柔軟度大於髖關節屈曲之柔軟度所致,故患者無法在維持正常腰椎前凸弧度前提下,同步收縮腹橫肌與多裂肌,長期坐姿習慣致腰椎維持在屈曲位置。本次研習僅就較常見及預後較好的三大症候群進一步討論,找出動作控制不佳的位置以及其控制不佳的方向,導引出動作控制再學習的策略,並給予患者合適的衛教指導,適合體適能老師、彼拉提斯老師、瑜珈老師、個人教練、物理治療師與醫師。
賴家欣老師|肌動學研習
日期:2020年 12/26-27 09:00~17:00
回復您對身體主要肌肉的熟悉感,發掘您不知道的肌肉秘密,重新認識關節運動學與力偶關係,瞭解肌肉的特性與功能,精確的教您重建神經肌肉控制。
本次課程內容如下:
第一天課程(12/26, 0930-1630):肌肉的特性、身體主要肌肉的冷知識
第二天課程(12/27, 0930-1630):關節作用力、關節運動學、力偶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