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為何要在體位法中停留?

原文出處:〈Why do we hold yoga poses?

作者:Olga Kabel

編譯:Hsin-Hong Pan

多年前曾有位學生,由於精神上有些狀況,無法將內在的對話留在口中。因此每當她來上我的課時,總會不停地回饋她對每個動作的感受。如果我走到她低語呢喃的聽力範圍,便會聽到諸如:「我無法繼續停在這了──我們究竟得在這該死的姿勢停多久?老師是忘了我的存在嗎?這也太不舒服了;讓我離開這,我恨透這件事了!」等等。我必須承認,這情形一開始讓我感到心神不寧。但每堂課結束後,她會來到我面前,告訴我這堂課帶給她極大的釋放,並對此表示感謝。漸漸地,我開始了解這是她正在經歷的過程。而如果我們夠誠實,也會承認當我們偶然受阻時(不論是生理或心理上),心中會浮出類似的想法。此時我們得決定是繼續待著,還是離開。在瑜伽體式中停留教導我們如何處理這些阻力,並加以克服。當然,這樣的觀點並不適用於那些體式正帶來實質身體疼痛的情形。如果遇到這種情況,我們應該完全退出動作,或著修改動作,才能在不造成損傷的前提下自體式中受益。

上週我們討論到如何透過反覆同樣的體式,來為接下來的停留做好身體與心理上的準備。反覆幾回合後再進入靜態停留,能帶來更深刻身體、生理及身心上的轉化。

在動作中停留為身體帶來的功效遠不僅於牽拉肌肉。它同時影響我們的肌肉和結締組織,並傳送訊號給自律神經系統。如果我們未先反覆同一體式幾次,則動作停留所產生的效果較差,甚至可能帶來反效果(若靜態停留對肌肉的挑戰過大,則肌肉將不會放鬆,反倒會進一步收縮以自我保護。)透過漸進式地牽拉(在收縮之後),肌肉會受到敦促而慢慢地放鬆,並適應新的動作範圍,增加耐受度(tolerance)

從筋膜的層次來看,保持組織的水合(hydrated)相當重要。Brook Thomas將脫水的筋膜譬喻為乾掉的家用海綿──相當地脆(1)。但如果你將海綿進入水中,它會變得柔軟有彈性。保持筋膜適當的水合有助於結締組織之間的滑動,而非沾黏,並能輕鬆地應對內力及外力作出調整。要如何保持筋膜的水合呢?透過動作與徒手操作。徒手操作就像你的徒手治療師所對你做的,而動作則必須靠你自己。在你試圖讓張力沿著肌筋膜線(張力線)重新分布之前,必須先潤滑你的結締組織。

讓我們做點澄清──個別肌肉的張力,和沿著肌筋膜線分佈的張力,兩者之間有很大的差異。肌肉的張力意指肌肉被鎖在短縮的狀態,無法正常運作。因此我們希望讓肌肉釋放長期繃緊的張力。而另一方面,肌筋膜沿線「永遠」都有張力存在,因為這是身體協調多個部位、維持直立、並保持活動度的方式。(就好比馬戲團的帳篷需要讓張力沿著所有的繩索平均分佈,以維持帳篷的平衡與穩定。當然,比起帳篷,人體複雜多了。)

因此,本質上來說,問題不在於釋放張力,而是如何讓張力「重新分布」。當每條肌筋膜線皆做好其支撐結構的本分,並維持健康的張力,那麼身體將是平衡而無痛的。當一條(或著更多)肌筋膜線處於向心負載(拉),而另一條(或著更多)處於離心負載(被拉)時,那麼問題就出現了。

大部分的瑜伽動作會沿著肌筋膜線施加拉力,這能讓肌筋膜線之間相當有效地調節張力。

我們必須留心觀察,避免過度牽拉本已繃緊的區域。如果你的身體後側長期收縮,而前側繃緊無力,那麼花太多時間做後彎,且並未透過前彎加以平衡,僅會讓情況更加惡化。一般來說,你並不需要針對看似有著相反身體需求的學生們重新編排整堂練習。舉例來說,前側結構緊繃與後側結構緊繃的學生皆能自下面一連串的動作中受益,差別在於,他們得在不同的體式中停留。(前側緊繃的學生可能得在Virabhadrasana 1中停留久一點,而後側緊繃的學生則得在Uttanasana中停留久一些。兩者在停留前皆得做好充分準備。)

當然,身為瑜伽練習者,我們不是以張力線的方式思考,我們談的是能量通道(nadis)。體位法練習總是關乎如何讓能量於系統中流動。我的老師Gary Kraftsow將瑜伽體式稱為「生命能量幫浦(prana pump)。最終,體位法的目的是透過呼吸的引導,讓生命能量經由能量通道於人體系統的不同部位間流動。為了讓能量能自由流動,我們需要將身體擺在一個能創造有機性、開敞的能量線的位置,否則就像花園的水管被絞纏般,生命能量將停止流動。

有趣的是,這些有機性的能量線與牽拉時所考量的肌筋膜線緊密呼應。因此不論你的興趣偏向肉體或偏向能量,都能透過同樣的練習獲得效果。

不論是自肉體或能量的觀點來看,呼吸都是根本。如果你的主要焦點是處理張力線,那麼於動作中停留時加深呼吸,會將自律神經系統自活化的交感神經(「讓我離開!我無法再忍受了!」)轉向副交感神經(「沒那麼糟。我可以處理的。其實感覺還不賴。」

如果你練習的主要焦點放在能量層面,那麼呼吸是精華所在。在瑜伽的傳統中,能量尾隨著呼吸與意念。因此僅擺出某個特定姿勢是不夠的。你必須透過加深呼吸來讓事情發生,以呼吸為引導,想像能量沿著主要能量線(也就是脊椎)流動,並運用精微的身體調整讓能量線更為敞開。唯有如此,你才能自這動作中獲得最大效益。

從身心的層面來看,學生們能自體式停留中經驗到深度的解放。取決於你所停留的體式,以及做體式的方式,你會因此而感到更強而有力,或著柔順接納,又或著其它狀態。這些效果可能來自體式本身(舉例來說,在體式中搭配祈禱手勢能傳達臣服的意涵),來自你揀選體式的方式(你所挑選的練習主題),或著來自學生自身的內在過程(學生基於自己獨一無二的經驗,會對練習產生不同的回應)。我想到一個我老師說過的故事,那時他正在帶一位新學生練習──一位緊繃、嚴肅、於營造業工作的男子,在過去5年來不斷遭遇下背痛。在完成他的瑜伽練習後,Gary特別為他找到一個能讓他「完全」放鬆的休息姿勢,讓他在姿勢中停留一會。這位學生的眼淚突然落了下來。這是他5年來首次感到「不痛」。因此不論是否在肉體上充滿挑戰,於瑜伽體式中停留幾個深呼吸皆能有所助益。我們的身上埋藏了各式各樣的情緒,且永遠不知它們何時會出現。

每個動作都提供了我們觀察自身模式(身體和心理)的機會。當我們帶著敞開的心、專注的意念練習,便出現轉化自身模式的機會,而這不是件容易的事。用Gary Kraftsow的話說:「此時,體位法練習成了我們經驗、學習與成長的實驗場。」(2)

 

QUOTED RESOURCES

  1. Brook Thomas Why Fascia Matters
  2. Gary Kraftsow Yoga for Transformation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