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瑜伽教學的未來 3|志業?職業?學業?產業?

作者:Hsin-Hong Pan

上文中,我們提到當代瑜伽教學者,都在三個「瑜伽圈」中找尋自己的平衡。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繼續探討選擇不同平衡點的差別,以及針對這系列文章主題【瑜伽教學的未來】,我自己心目中理想的平衡位置。

首先,對「純粹」傳統瑜伽的教學者而言,瑜伽是一種志業。他們以身作則,實踐傳統瑜伽的教導,對他們來說,瑜伽教學的重點是將瑜伽的狀態傳遞下去。瑜伽並非一種透過大腦分析的對象,也與金錢沒什麼關係。

對「純粹」商業瑜伽的教學者而言,瑜伽是一種職業。瑜伽教學是賴以維生的方式,至於所教授的內容是否跟傳統瑜伽有關,抑或是否經得起學術瑜伽的檢視,其實並不重要。如果「瑜伽」這個標籤有助討生活,便使用這個標籤;如果「瑜伽」這標籤對他們討生活造成阻礙,便切割這標籤。

對「純粹」學術瑜伽的教學者而言,瑜伽是一種學業。他們仰賴的依然是熟悉的分析性大腦,只是將研究對象置換成瑜伽。但若他們自身傳統瑜伽的練習經驗不足,將僅能隔靴搔癢,無法觸及核心;若他們的研究結果無法與商業瑜伽結合,即便成果再有價值,也與眾人無關。

簡單來說,

將自己認同於傳統瑜伽的教學者,我們或許稱為「瑜伽行者」;

將自己認同於學術瑜伽的教學者,我們或許稱為「瑜伽學者」;

將自己認同於商業瑜伽的教學者,我們或許稱為「瑜伽從業人員」。(抱歉我沒想到更厲害的稱謂)

而我自己心目中的平衡位置,落在三個「瑜伽圈」的交集點,此時你將以瑜伽的狀態存在,能充分掌握瑜伽的理論及工具,並透過教授瑜伽維生。此時瑜伽教學不僅是志業、不僅是學業、也不僅是事業,實際上,瑜伽教學開始成為一份專業。

為何將瑜伽教學視為一份專業,是瑜伽教學的未來呢?

因為專業是一個產業能否成熟發展的基礎(之一)。

在此我要先聲明,接下來的討論是以產業能否成熟發展的角度所進行的,如果對你來說,產業並非你在意的事,其實不論選擇志業、學業或事業都很好,都是可以運作的平衡點。但如果我們討論的是產業的發展,那麼我們需要好好思考,何謂瑜伽的專業。

為何我們需要在意產業的發展呢?原因很單純,因為這是共業,我們無法置身事外。例如當高科技產業或海運業發達時,參與其中的都雨露均霑;但當某個產業狀態不好時,即便總有人依然能表現傑出不受影響,但出淤泥能不染的,向來是少數。

而這正是當今瑜伽教學者面對的最大挑戰。舉例來說,如果你想當醫師,我們大概知道透過什麼樣的養成方式,花多少時間,之後大概會有多少收入,以及多長的職業生涯。如果你想當工程師、會計師、廚師、麥當勞店員…,我們心目中對這些職涯發展大概也有個底。

但如果你想當瑜伽老師?我們很難掌握師資訓練結束後的畢業生們投入瑜伽教學市場的預後如何。究竟哪裡有機會教學?如何掌握教學的品質?如何不踩地雷穩定進修?如何規劃自己的職涯?這些部分都存在大量的未知。實際上的狀況有如魚在海中灑卵,哪些卵能孵化、哪些能渡過重重挑戰順利成長,憑藉的是各自的機會與命運。

簡單來說,對於有意從事瑜伽教學的老師們來說,目前的瑜伽產業沒有足夠的成熟,足以回應多數瑜伽教學者投入的熱情。

於是我們觀察到許多現象,例如:

許多有熱忱的新手老師們因不得其門而入,而離開了教學現場;

許多生存下來的資深老師們被消磨了熱情,看不見前進的方向;

不論對教學者或整個產業的發展來說,這些都是很可惜的事。

實際上,瑜伽產業所面臨的困境遠不僅於此,我們會在下篇文章繼續討論。

(待續)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