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我還以為,瑜伽都嘛很療癒?

原文出處:〈But I Thought All Yoga Was Therapeutic?──On the intelligence of varied movement.

作者:Beth Spindler

編譯:Hsin-Hong Pan

在上週一堂瑜伽療法的課程中,我帶領著同學緩慢而有意識地探索了一連串的動作。一位69歲,斷斷續續練了40年體位法的個案點出瑜伽療法和她過去上的典型瑜伽團體課程間的差異,她叫喊著:「難怪我再也不上課了!要我跟其他人做同樣的事完全沒有道理。然後我還以為,所有的瑜伽都很療癒!」

我們在她的療程中了解到,她過去上瑜伽課時所遭遇的許多動作、指引以及訓練方法都讓她的健康狀況更加惡化,而非減緩。這僅是因為她已不再是25歲了嗎?不完全是,我曾經見過同樣的過度使用或著重複的濫用情形發生在二十幾歲的人身上,甚至是青少年族群。但基於某些原因,一般人普遍相信瑜伽不在交叉訓練(cross-training)或著運動多樣性這些原則的管轄內。

受傷在瑜伽練習中是如此的普遍,乃至於它已經被接受為無可避免的一部分。我最近在逛臉書(Facebook)時偶然間看到一位自稱為「瑜伽老師/導師」的文章,恰巧完美地說明了這情形。她大致是這麼對學生說的:「我們一同經歷了許多,見證了許多改變。我看著你們當中有些人成為母親,有些人退休了,我們有著被撕裂的大腿後側,以及腫脹的肩膀…」看到這,我的下巴掉了下來。曾幾何時,腿後側肌群被撕裂以及肩膀受傷變得如此正常,被認為是瑜伽必經之路了?受傷是難忘的經驗沒錯,但怎麼會帶著一種懷舊之情回顧過去?某個程度上,我不認為瑜伽的聖哲們會同意這種情形,因為瑜珈行者遵守著和醫師同樣的法則,Ahimsa,不傷害。

受傷在瑜伽練習中是如此的普遍,乃至於它已經被接受為無可避免的一部分。

有越來越多的醫生開始轉介病患去上瑜伽,而身為瑜伽老師和學生必須清楚這代表什麼意思。在醫療社群中,對瑜伽及瑜伽老師的信任日漸增長。我在醫院的課程、私人課以及瑜伽療程裡有一堆的醫生、護士、物理治療師、職能治療師,以及他們的家人。許多醫學專業人員甚至選擇參與瑜伽師資訓練,以為病患提供其它的治療選項。

問題在於對大多數人來說,上「瑜伽課」的意思是「跟著帶領者」,並在每堂課中一同做著大約20個動作。其中某些動作可能給人感覺不錯,比如躺姿單膝扭轉(reclining bent-knee-over-straight-leg twist)時,總可以聽見背部發出啪啪的聲音。但實際上這種扭轉正在讓腰椎的關節變得不穩定,並可能導致日後的關節炎或著坐骨神經痛等問題。這麼做值得嗎?或著有時候你獲得允許,可以用跳的方式進入頭倒立,然後你就可以說「我做到了!」那麼隔天早上起床時令人困擾的脖子疼痛怎麼辦?又或著你喜歡成功盤起雙腳的感覺,但同時又注意到膝蓋正在疼痛?謝天謝地,我們仍有其他的動作可以選擇──可以讓你變得更強壯又柔軟。但要找出這些動作需要時間,並需要關注屬於你身體的特殊需求。

想要了解為何「一體適用」的做法在瑜伽中可能有問題,讓我們來看看一堂標準的瑜伽課大致上長什麼樣子。標準的瑜伽課從某種暖身開始。就我的看法,這是整堂課最重要的部分。許多學生來到教室是為了探索當天身體的緊繃、為了在早晨能夠更輕盈順暢地呼吸、又或著是為了在辛苦一整天後紓解壓力。如果依我們的意思,許多人會選擇花個20分鐘甚至整堂課做些貓/牛的變化式、以及我們想要的核心訓練、和美味可口的大腿後側與肩膀的伸展。但我們都知道,接下來輪到拜日式(或著相似的vinyasa)登場了。因為健身課程要求說,如果沒流到汗,就不算有「做到瑜伽」。

在我個人的工作對象中,有超過四分之三的個案以他們目前的身體狀態來說,無法自「拜日式」中受益太多。他們的背在前彎時是拱起的,膝蓋在下犬式時是鎖死的,當他們急切地做出後彎而死命地將身體往上撐時,頭是往後掉的。他們做chaturanga時,肚子往下掉,肩膀痛苦地哀嚎。而自下犬式往前跨步時則舉步維艱,著實令人感到困窘。他們厭惡拜日式,卻如宗教信徒般地做著它──拜日式是瑜伽練習中的必修課,因此一定能為他們帶來好處。在新手老師或著未受訓練的老師的課堂上,特別容易花上大量的時間練拜日式,尤其是他們或許還不清楚有其它的方式可以讓學生熱起來。

在我個人的工作對象中,有超過四分之三的個案以他們目前的身體狀態來說,無法自「拜日式」中受益太多。

接著來到站姿動作。雖然即便是已有多年練習經驗的學生,也能自提高支撐面的練習中獲得關於順位上的啟發,但在多數的課堂中,運用椅子或其它能提高支撐面的變化式鮮少出現在諸如三角式之類的站姿中。如果你發現動作敏捷的老師和身旁學生都沒有使用輔具,那麼只有自己跑去拉張椅子是令人困窘的──特別是對於年輕的學生,以及年長但卻想表現出自己強壯且健康的人更容易出現這種狀況。

在幾個站姿動作之後,許多瑜伽課會放入一些倒立練習,但對於那些核心及手臂缺乏力量的學生來說,這些練習往往過於困難。由於從倒立中摔下來看起來相當嚇人(訴訟也是),因此許多有經驗的老師會給一些有用的替代動作,例如躺姿將腳掛在牆上(或著椅子上)是非常棒,也比較容易進入的倒立練習。對於手臂比較有力的練習者來說,手倒立或前臂倒立的風險實際上比頭倒立、或著缺乏支撐、重量壓在頸部的肩立式來少得多。但即便如此,練習者通常會排斥這些較簡單的動作,而偏好那些較引人注目,或著所謂「經典」的動作。雖然倒立能為身心帶來許多益處,但在練習的過程中保持頭部和頸部的安全是不可缺乏的!

瑜伽課中的後彎部分對多數人來說都是很棒的練習,有著良好順位的橋式或著蝗蟲式具有增強體魄的效果。但當學生們開始得用僵直的手臂將自己塞入眼鏡蛇式,或著老師試圖將每個學生撐起至輪式,讓學生覺得自己「做到了」,許多練習者會對這些讓身體感到不舒服(不論是當下或之後)的練習感到有壓力。

當我們以有根據且探索性的方式做扭轉時,扭轉將是最微妙且甜美的體位法練習。但若以「咬牙苦撐」的方式練習,將讓扭轉失去許多的樂趣。試圖追求會發出啪啪聲的「調整」,或著為了「排出毒素」而過度擠壓,皆是以激烈的方式進行脊椎的運動。實際上,真正協助排出「毒素」的是呼吸,而非透過扭轉來讓「血液沖刷內臟」。當然,溫和的扭轉能幫助神經系統回復平靜,並保持脊椎的可動性。啪啪聲未必總是好事,且可能帶來關節方面的問題。

在許多課堂中,傾向以相似的方式做前彎練習,這些練習應該要能讓人感到平靜、穩定,有著能強化或著伸展的效果。但諸如「如果你比較柔軟,可以做OOOO」這樣的引導,對於那些先天上比較柔軟(或著比較不柔軟)的人來說可能是種懲罰,因為這練習超出了他們的期待。他們開始拱著背,將自己硬拉往前彎。但如果你考量到多數人已經坐了一整天,那麼往前塌陷並擠壓我們的椎間盤還會是個好主意嗎?

同樣地,你也會在大多數的課堂中發現無所不在的「開髖」練習。這些練習在某些程度上能帶來許多助益,特別是對那些臀部緊繃的人而言可能會有很好的感覺──但如果過度練習,卻缺乏核心的力量並搭配反向的大腿外側往內夾的練習,則可能會造成髖關節的不穩定。我的左右銘是:「不要餵養鴿子」,尤其是它已經肥得太超過時。換句話說,如果這個動作做起來太簡單,那麼學生需要的是強化關節周遭的肌肉,而非繼續加強被動伸展。太緊的部分讓它變鬆,而太鬆的部分則讓它變緊。

除了暖身之外,shavasana的放鬆是瑜伽課堂中特別有機會發揮療癒效果的練習,特別是將專注力放在橫隔膜呼吸上時。實際上,有些很棒的老師會在課堂中帶入少量的「暫停、呼吸、專注」練習,或著在課程開始時以靜止的姿勢引導學生集中注意力。唯有靜下來時,我們的心智和身體才能接收我們所練習的一切。缺乏了暫停或著靜止的機會,自律神經系統便無法消化吸收那些比較深層的益處。有意識地休息提供了一個訓練的基石,讓我們得以在生活中各種壓力情境下保持平靜。

我想說的是,瑜伽是一種療癒的方式──不僅是為了減重或「排毒」,也不是為了臀部緊實或著要表現出令人印象深刻的動作。我有一個瑜伽療法的客戶清楚地知道兩者間的差異。她說:「我來這是為了治療,它發生在呼吸、心智和身體上。我也做健身式瑜伽,那些讓人精力充沛的強力流動課程,因為我不喜歡跑步!」她以療癒的方式練瑜伽,也以健身的方式練瑜伽,兩者不會相互混淆。

如果一個健康的人,有著清明的心智,良好的肌肉和關節,想透過強而有力的課程來讓身體維持緊實,這非常的好。但他們必須覺察到某些重複性動作背後所蘊藏的陷阱,並做出調整。類似腕隧道症候群的重複性勞損(repetitive strain injury, RSI)是一種「骨骼肌肉和神經系統的損傷,可能是由重複性的任務、強迫式的努力、震動、機械性壓迫、長期維持固定姿勢、或著不熟練的姿勢所引起。」在瑜伽課中,我們反覆做了多少不熟練的姿勢呢?特別是在vinyasa的課程中?(想想那些用手支撐,或著頸部往後推的動作。)一週多少次?如果你是一位老師,每天得做多少回呢?

如果你不確定如何做療癒式的練習,你可以去拜訪那些備受好評的瑜伽療癒師,或著有經驗,能找出你身上哪些部份該加強力氣,那些部分則需專注在柔軟度上的瑜伽老師。你可以向國際瑜伽療癒師協會(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Yoga Therapist, IAYT)詢問你所在的地區有哪些受過訓練的療癒師。更重要的是,一個受過訓練的專家能觀察你練習時的呼吸狀態,並以此為依據調整你練習的速度和強度。這樣的協助能給予未來的、或著長期的瑜伽練習者,對於在一般情況下該如何練習更多的信心。切記,我們所選擇練習的動作或呼吸技巧或許能減輕疼痛的狀況,並增加身體的活動度,但我們「如何」練習,才是改變我們生命的關鍵所在。

我提供這些想法並不是為了要驚嚇學生,或著讓他們再也不踏入喜愛的課程。但有多少次在直腿前彎的練習中,我們必須對出現在大腿骨頂端、或著下背的疼痛視而不見?又有多少次當chaturanga已經讓肩膀受傷時,我們仍一次又一次讓身體往下降?如果我們覺得這麼做也無妨,遲早,我們將為此付出代價。

如果你是基於喜好而參加瑜伽課,試試看暫時做一下比較簡單,給「初學者」的選項。你可以在平板式時雙膝著地,或著跳過一些很深的後彎,即便你認為你可以做得到──然後再漸漸地加深動作。過程中不斷地詢問自己:「這會不舒服嗎?我呼吸的品質變得粗糙了嗎?對於正在嘗試的練習我是否感到有壓力或著焦慮?」如果老師督促你加深動作,因而導致疼痛;又或著不讓你調整成適合你的動作,就去找其它課上吧!。

如果老師督促你加深動作,因而導致疼痛;又或著不讓你調整成適合你的動作,就去找其它課上吧!。

我個人的偏好是,讓我的瑜伽練習是溫柔的;而如果我想要健身的話,我會做長距離的散步(並保持著順位!)。我「溫柔」的練習內容包括了每天不同內容、強而有力的體位法練習,並細心地呵護練習的過程。我的身體會在某些需要高度集中的動作中重新整合,接好線路。這是我的經驗,或許在你身上同樣適用。

我給每個人的家庭偏方是,讓你的練習帶點趣味──透過愉悅的方式來呼吸與伸展,以產生身體的開闊感。歷史上,遠在我們已知的體位法被發展之前,瑜珈行者所做運動的僅僅是為了連結體內能量系統的線路。他們在這些形狀中「吸吐著生命」。實際上,印度的神聖舞蹈Tandava和中國的氣功都演化自有趣、充滿智慧、令人愉悅且結合著呼吸的肢體運動。

從躺或趴在地上開始,單純地看著你的呼吸正在對身體做些什麼;接著以你的方式來到類似貓式伸展的姿勢──也不一定要是瑜伽姿勢,一邊伸展一邊感受身體,並將深沈的呼吸連結到緊繃的位置。當你發現能給予你空間,允許你在身體受限的部位帶入更深沈的呼吸,並讓你重新打起精神的瑜伽動作時,繼續練習這些動作!以一種探索的精神繼續練習。

喜馬拉雅傳承的Swami Rama,同時也是一位靈性科學家及著名的身/心連結學者,也鼓勵他的學生像科學家一般探究身體和能量系統。沒有任何好的實驗研究是在缺乏變數,或是在允許實驗設備被損毀的情況下完成的。探索並學習你的優點和缺點,為你所做的加入一些改變。只有瘋狂科學家才會不斷反覆同樣的作為,卻期待出現不同的結果。

 

在〈我還以為,瑜伽都嘛很療癒?〉中有 1 則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