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Hsin-Hong Pan
在上文中,我們提到當代瑜伽教學者,都在三個「瑜伽圈」中找尋自己的平衡。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繼續探討選擇不同平衡點的差別,以及針對這系列文章主題【瑜伽教學的未來】,我自己心目中理想的平衡位置。
首先,對「純粹」傳統瑜伽的教學者而言,瑜伽是一種志業。他們以身作則,實踐傳統瑜伽的教導,對他們來說,瑜伽教學的重點是將瑜伽的狀態傳遞下去。瑜伽並非一種透過大腦分析的對象,也與金錢沒什麼關係。
對「純粹」商業瑜伽的教學者而言,瑜伽是一種職業。瑜伽教學是賴以維生的方式,至於所教授的內容是否跟傳統瑜伽有關,抑或是否經得起學術瑜伽的檢視,其實並不重要。如果「瑜伽」這個標籤有助討生活,便使用這個標籤;如果「瑜伽」這標籤對他們討生活造成阻礙,便切割這標籤。
對「純粹」學術瑜伽的教學者而言,瑜伽是一種學業。他們仰賴的依然是熟悉的分析性大腦,只是將研究對象置換成瑜伽。但若他們自身傳統瑜伽的練習經驗不足,將僅能隔靴搔癢,無法觸及核心;若他們的研究結果無法與商業瑜伽結合,即便成果再有價值,也與眾人無關。
閱讀全文〈瑜伽教學的未來 3|志業?職業?學業?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