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體位法的目的?

原文出處:〈What is the Purpose of Asana

作者:Pandit Rajmani Tigunait

翻譯:Hsin-Hong Pan

問題:

我曾上過許多瑜伽老師的課。基本上,他們教著同樣的練習,並說他們所教的叫做哈達瑜珈(Hatha Yoga)或體位法(Asana)。大部份的老師給了我一個印象:體位法除了能為身體帶來好處之外,它也是用來揭露內在的工具;有些老師甚至宣稱體位法能幫助我們喚醒拙火(Kundalini)!但我看不出這些姿勢與靈性之間有任何絲毫的牽連,我是否錯過了什麼?體位法是如何幫助我們增長靈性呢?

體位法最初的概念以及被教導的方式,與我們現今對體位法的認識有著巨大的差異。在遠古時代,冥想是真正的目的,而體位法是用來提升身體與心智能力的工具,人們可以透過體位法的練習而能長時間坐下來進行冥想並保持專注。唯有當身體是健康的,且心智能往內專一時,人們才有機會去探索生命內在的維度。而自我探索正是靈性修習的本質。

瑜伽是通往合一的道路,而瑜伽修習則幫助我們了解身、心、靈等不同層面之間是緊密相連的。

在自我探索的過程中,求道者開始了解身體與呼吸、呼吸與心智以及心智與靈魂之間的關聯。但在今日,人們通常是去所謂的「瑜伽」課強化他們的體適能,而且大部份課堂中教導體位法的方式,都是把體位法當作關注身體的工具,對於如何在身體、呼吸、心智與靈魂之間找到聯繫基本上毫無著墨。瑜伽是通往合一的道路,而瑜伽修習則幫助我們了解身、心、靈等不同層面之間是緊密相連的。僅僅身體層次上的體位法練習算不上瑜伽,且對於靈性上的成長毫無助益。

舉例來說,Pranayama,生命能量控制法(呼吸控制)被認為是掌控心念變化,讓心智能往內專一最可靠的方法之一。因此在瑜伽典籍中,體位法的教導總是與生命能量控制法緊密相連,將體位法與呼吸練習區隔開來完全是當代的發明。儘管如此,許多當代的老師在教體位法時並未包含生命能量呼吸法的訓練,卻仍然口口聲聲宣稱他們所教授的叫做哈達瑜珈。或許這樣的體位法練習方式能促進健康,但它無法讓心智變得清明,更遑論靈性上的覺醒。

換句話說,你所描述的這些課程並非真正的哈達瑜珈。根據瑜伽典籍記載,哈達瑜珈是一條能達到身體健康、心智清明與靈性覺醒的完整道路。哈達瑜珈的練習包括了體位法(身體姿勢)、生命能量控制法(呼吸練習)、專注與冥想。「哈達(hatha)」的字義本身是目標的象徵與練習的標的:「哈(ha)」意指「太陽」,而「達(tha)」代表「月亮」。因此「哈達瑜珈」是一種能讓練習者體內陽性與月性能量達到平衡的練習。透過平衡一個人身上陽性/月性、男性/女性、主動/被動等等部分,哈達瑜珈的練習在身體與心智之間創造出一種和諧狀態。但除非你將呼吸、冥想與身體姿勢的練習結合在一起,否則你將不會達到這種和諧的狀態。缺乏這種內在的和諧,我們將花費許多時間與能量在與來自內在和外在世界的種種紛擾對抗。

 

問題:

我一直以為體位法就是瑜伽的代名詞,而冥想則是另一回事。但你說體位法僅是哈達瑜珈的一部分,除非體位法的練習伴隨著生命能量呼吸法與冥想,否則就不能稱之為哈達瑜珈。那麼為什麼在現代世界裡體位法和冥想之間看似毫無關聯呢?

 我來自於一個生活中無處不瑜伽的背景。我們從未將瑜伽視為某種獨特的道途或訓練──瑜伽就是種生活的方式。我練著瑜伽長大,但直到我二十六歲來到美國時,我才瞭解我以前究竟在幹嘛。一開始,當人們問我說我練的是哪種瑜珈時,我完全不清楚他們的話是什麼意思。對我來說,瑜伽就是瑜伽。我並不熟悉如何將某個局部自知識整體中獨立出來,並且僅聚焦在這個局部上的方法。另一件讓我感到訝異的是人們對於身體姿勢的關注程度──在我的經驗中,體位法、生命能量控制法與冥想總是一起練的。

我來自於一個生活中無處不瑜伽的背景。我們從未將瑜伽視為某種獨特的道途或訓練──瑜伽就是種生活的方式

一個小時以上有系統的伸展能讓人感到平靜並充滿活力,這樣的效果不僅來得立即,且屢試不爽。相比之下,欲讓呼吸起作用並讓能量流遍全身(生命能量控制法的好處之一)會需要比較多的時間才能感受到;雖然這些好處是強而有力的,但它們卻更為精微。至於更加精微的寧靜則是冥想練習的果實。當初瑜伽被介紹到西方時,各式各樣的姿勢是比較容易受大眾歡迎的──因為人們很快地就能理解活動身體的好處。但西方人對於呼吸與心智也需要被訓練的概念並不容易接受。因此,體位法的練習很容易行銷給大眾,相較之下,較精微的生命能量控制法與冥想則毫無銷路可言。於是體位法的練習與冥想練習脫鉤了,並有了自己的風貌,「體位法」三個字成了多數人心目中「瑜伽」的同義詞。他們不清楚冥想才是瑜伽的精髓所在。

認為瑜伽與冥想有所不同是一種無知的表現。在瑜伽典籍中,你找不到任何將這兩者區分開來的敘述。事實上,在瑜伽最權威的文獻《瑜伽經》中,對「瑜伽」的定義是對心念變化的掌控,而能幫助尋道者掌控心念的技巧,就稱為瑜伽的技巧。根據所有的注釋者所做的解說,心念完美平衡的狀態以及達到這個狀態的方法,稱之為「瑜伽」。

 

問題:

練習時,是什麼因素讓哈達瑜珈變得靈性?

將持戒(yama)與精進(niyama)納入你的日常生活中,是讓哈達瑜珈轉化為靈性道途的第一步。「持戒」的練習包括了非暴力(non-violence)、不悖誠信(truthfulness)、不縱欲(non-indulgence)、不偷竊(non-stealing)、不積累(non-possessiveness)。這五項原則能讓你免於以不健康的方式生活。「精進」則包含了下列五項:潔淨(purify)、滿足(contentment)、自律(self-discipline)、自我研讀(self-study)和臣服於至上(surrender to the Divine)──這些能幫助你為健康的生活做出承諾。透過練習這十項原則並搭配體位法與生命能量控制法,你將由裡到外徹底被轉化。

將持戒(yoma)與精進(niyama)納入你的日常生活中,是讓哈達瑜珈轉化為靈性道途的第一步。

對於密音與神聖符號的冥想,是將哈達瑜珈轉化成靈性道途的下一步。這能幫助你與神性(Divine)連結。唯有當練習是為了達到靈性目標,練習本身才可能變得靈性。對一個靈性標的進行冥想是一種靈性的練習,而針對培養專注或著超自然力量所做的冥想則不是靈性的練習。如果要達到靈性的目標,就必須採用靈性的方法。

哈達瑜珈中的體位法能幫助你認識你的身體。生命能量控制法能讓你觸及你的能量層。專注的技巧有助於將注意力集中於一點。但這些練習都不必然啟迪你走在靈性覺醒的道途上。

並非所有形式的冥想都是靈性的。你可以針對水做冥想,並變的平靜且專注。你可以針對火做冥想,而變得有活力並改善你的能量狀態。你也可以針對某些咒語(mantra)冥想,而得到類似千里眼或著能治癒他人的超能力。但即便你真的透過瑜伽練習取得了這些超越常人的能力,你仍舊可能與內在的自己相當疏離。

要讓心念往內不是件容易的事。外在世界的迷人與誘惑是如此地充滿魅力,而心念又已習於追逐這些外在標的,一個接著一個。因此即便一個人真的培養出了專注的能力,也看出不有什麼理由要將心念往內,去尋找那內在的神性。

要讓心念往內不是件容易的事。

你必須讓心念相信,世界上一切的經驗與事物皆是短暫的,而內在的「生命之主(Lord of Life)」才是真正的不朽。與神性的連結會是永恆的,而屏除各種感官愉悅、轉而擁抱神性後所得到的喜樂是禁得起考驗的。唯有透過這樣的認識,才能啟迪我們開始將心念往內。帶著這樣的動機進行冥想不僅能培養出專注的心念,還能幫助我們讓心念向內移動。這正是內在旅程的開始──一趟步步值回票價的旅程。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