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過去十幾年的學習,彷彿是趟不斷對過去學生感到抱歉的歷程

作者:Hsin-Hong Pan

某次研習課上,我與一位資深教練閒談,他提到過去十幾年來的學習,彷彿是一趟不斷對過去教過的學生感到抱歉的歷程。

我聽了當場啞然失笑,我懂這感覺。這自嘲中帶著些苦悶,帶著些無奈。是的,這些都是成長必經的過程,我們都還在路上,也永遠都在路上。

但事後我開始思考—這段不斷感到抱歉的時間,究竟得持續多久?我們是否有機會縮短這段歷程?

要回答這個問題,有幾個觀念需先釐清:

1️⃣ 我們不會永遠是對的

2️⃣ 從師資訓練畢業到合格,還有一段路

3️⃣ 學習沒有捷徑,能做的,是少走冤枉路

▍我們不會永遠是對的

知識在變,經驗在變,當時以為的「對」,回頭看未必經得起時間考驗。追求「對」未必是合理的期待,不感到抱歉,不是因為自己「做對了」,而是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理解在當時的情境下,我們已做了最合理的選擇。即便時間得以重來,我們也無法做得更好。

✅ 從不傷害的角度來看,即便結果不夠理想,但至少沒有造成太大的傷害。

以瑜伽教學為例,我將這樣的狀態稱為 「60的瑜伽老師」。60分意味著合格,或許還不夠成熟,或許對瑜伽專業的掌握還相當有限,但至少已能保護學生「好好地進來,能好好地出去」。單是讓學生安全、穩定地練習,便提供了學生自練習中受益的機會,這是很好的開始。

▍從師資訓練畢業到合格,還有一段路

許多人期待透過200小時瑜伽師資訓練的方式,能讓自己成為一位合格的瑜伽老師。但現實是,師資訓練的結束,僅僅是起點,距離60分還有段路要走。在這段期間,會在教學、個人修行、甚至事業經營上遇到各種挑戰,充滿迷惘。這是每位師資訓練畢業生的必經歷程,關鍵在於,這段學習曲線的歷程需經歷多久?

根據我個人的觀察,在瑜伽老師養成的過程中,從 「學生➡️師資訓練」 這個階段,已有許多單位投入,也做得很好,通常能在兩週到半年內完成。

但在 「師資訓練畢業➡️合格」這個階段的繼續教育,普遍缺乏明確的學習路徑與方向。

於是,許多老師在這段時間內充滿疑問:

❓ 好像什麼都得學,但又不知道該學什麼?

❓ 參加的課程真的能解決我的問題嗎?

❓ 這些老師教的內容,我真的能理解並應用嗎?

❓ 我報名的課程會不會是地雷?

如何縮短這段學習曲線,減少迷惘與挫折,是每個瑜伽老師都會遇到的課題。

▍學習沒有捷徑,能做的,是少走冤枉路。

這段學習曲線究竟需要花多少時間?是否有一個合理的數字呢?

我覺得有的。

以醫療人員為例,四年、七年的學習未必能培養出一位成熟的醫療人員,但足以讓一位學生通過國考,成為具備基礎能力的醫療人員。這個數字,也可供瑜伽老師參考——若能做對選擇,循序漸進、合理規劃學習,四到七年應該能累積出一定的專業能力。

然而,多數瑜伽老師遇到的挑戰不在於不願投入四到七年的時間,而是在於許多人「以亂槍打鳥的方式學習」。這就像進入大學後,沒有清楚的修課規劃,隨意選課七年,最終學習成效仍然有限。

關於學習,我們缺的不是熱忱,缺的是方向。

🎯有系統的學習,才能確保有效成長。

🎯在學習這條路上沒有捷徑。我們真正能做的,是少走冤枉路!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