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Hsin-Hong Pan
最近在聽David Swenson的訪談,他分享了過去五十年在瑜伽路上的經歷,非常有意思。
時間得回到1974年,當時他16歲,已有一些瑜伽練習經驗。但那是個尚沒有瑜伽教室、沒有瑜伽老師,當然也沒有瑜伽課、沒有瑜伽服的時代,他是如何開始瑜伽練習的呢?
他與哥哥在書店找到了一些瑜伽書,每天就在公園樹下翻書練習。那是個瑜伽令人陌生到甚至會被鄰居舉報,練到一半會有警察前來關切的時代。
閱讀全文〈在那沒有瑜伽課的時代〉作者:Hsin-Hong Pan
最近在聽David Swenson的訪談,他分享了過去五十年在瑜伽路上的經歷,非常有意思。
時間得回到1974年,當時他16歲,已有一些瑜伽練習經驗。但那是個尚沒有瑜伽教室、沒有瑜伽老師,當然也沒有瑜伽課、沒有瑜伽服的時代,他是如何開始瑜伽練習的呢?
他與哥哥在書店找到了一些瑜伽書,每天就在公園樹下翻書練習。那是個瑜伽令人陌生到甚至會被鄰居舉報,練到一半會有警察前來關切的時代。
閱讀全文〈在那沒有瑜伽課的時代〉原文出處:〈Master Teacher Maty Ezraty on the State of Yoga Right Now〉
編譯:Hsin-Hong Pan
當Maty Ezraty在加州Santa Monica開辦YogaWorks的創始店時,年僅23歲。她當時所抱持的想法雖然簡單,但卻充滿了革命性:她想要打造一間提供高品質,具多元課程選擇的瑜伽學校,以吸引各式各樣的族群。時值1987年,那時的瑜伽教室基本上僅提供一種瑜伽課,但由於Ezraty同時受到Iyengar和Ashtanga Yoga的影響,她十分明瞭學習以不同方式練習所能帶來的助益。 閱讀全文〈每間瑜珈教室,都該有一位真正的瑜伽行者〉
原文出處:〈The History of Teaching Alignment in America〉
作者:Paul Grilley
編譯:Hsin-Hong Pan
假設每個人是相同的讓瑜伽教學變得簡便,但不幸的是,並未讓教學變得比較安全。實際上,沒有人是相同的:就好比你被建議採用別人的處方籤,或著戴上別人的眼鏡開車一般,對某個瑜伽學生來說有幫助的順位指令,可能在你身上反倒帶來傷害。究竟這種強調順位口令通用性的現象從何而來?讓我們聽聽Paul Grilley的解釋: 閱讀全文〈瑜伽順位教學的歷史〉
原文出處:〈Is 200 Hours Enough to Teach Yoga?〉
編譯:Hsin-Hong Pan
2015年的時候,Mandy Unanski Enright決定要當瑜伽老師。身為營養師及健身教練,瑜伽練習讓她得以在過去幾年保持心靈上的平靜,甚至有助於她前十字韌帶的術後恢復。她詢問了位於New Jersey Shore的瑜伽教室關於瑜伽師資訓練的訊息,它們一致推薦了位於紐約的知名瑜伽教室。 閱讀全文〈教瑜伽,200小時的訓練夠嗎?〉
原文出處:〈Soothing Moon Shine: Chandra Namaskar〉
作者:Andrea Ferritti, Sequence by Shiva Rea
編譯:Hsin-Hong Pan
身為充滿活力、高度競爭文化下的居民,美國的瑜伽練習者往往被如火一般熾烈、能帶來力量的練習型態所吸引。實際上,拜日式──西方世界中最廣為人知的序列──毫無疑問地是讓人體生熱的超級加熱器。就字面上來看,這個序列的梵文Surya Namaskar可以被翻作「向太陽致敬」。當你高舉雙手、向前鞠躬、延長軀幹,然後往後跳時,你便開始體現太陽般的能量(solar energy)。透過反覆地伸展、強化、由內而外溫暖了整個身體。
但若有一天,你感到精疲力竭、身體被過度刺激、或著過熱時,其實Surya Namaskar還有另一套能帶來撫慰效果的姐妹序列,叫做Chandra Namaskar,或著拜月式。如名稱所暗示,Chandra Namaskar是一套能讓人感到寧靜的序列,邀請你順從、並滋養具撫慰性質的月性能量(lunar energy)。
原文出處:〈The origin of the Sun Salutation〉
作者:Olav Aarts
編譯:Hsin-Hong Pan
著名的體位法序列,Sūryanamaskāra,字面上的意思是「向太陽致敬」(surya=太陽,namaskara=致敬)。在所有的可能性中,拜日式極為可能是當代的發明。Mark Singleton在他的著作《Yoga Body: The Origins of Modern Posture Practice》中針對Sūryanamaskāra起源的考察做出了傑出的貢獻。簡單地說,他認為我們今日所認識的拜日式「是一種混合體,一部分來自於將瑜伽做為具醫療效果的體操和體能訓練的工具,另一部分則源自於當時歐洲最先進的啞鈴與徒手健身技藝」。
在二十世紀初期,從事健身運動的練習者會運用動態的序列做為暖身練習,為接下來的各種動作和重量訓練作準備。然而,Sūryanamaskāra和瑜伽完全看不出與那個時期、或著更早之前的身體練習或知識有任何雷同之處。
後來,Krishnamacharya將這種流動的運動作為Mysore風格瑜伽的基礎。而Krishnamacharya的學生及Ashtanga yoga之父,Pattabhi Jois,則宣稱這些序列的確切進展被記錄在吠陀文獻中。
關於Pattabhi Jois的主張很難被證實,因為在1930年代的中期之前,我們找不到任何證據,能夠證明Sūryanamaskāra是瑜伽身體練習的一部分。然而,關於Sūryanamaskāra是否與吠陀文獻有所關聯仍然值得我們詳加考察。或許,Sūryanamaskāra的某些根源可追朔到當代之前?
原文出處:〈Hot and Bothered: The Hype, History, and Science of Hot Yoga〉
作者:Colin Hall
編譯:Hsin-Hong Pan
第一間有加熱的瑜伽教室可以回朔到1970年代的日本。當時Bikram Choudhury正在日本教課,他對學生們在午休時所做的桑拿浴(sauna)感到好奇。這也是他試驗在瑜伽教室放置加熱器的開始。
在早期的課程中,Bikram模擬他在印度的家鄉,Calcutta的溫度,將教室加熱到攝氏28度(大約華氏82度)。他注意到增加的溫度讓學生更容易流汗,並讓練習變得更辛苦。當學生流的汗越多,他們越覺得練習棒透了。於是他持續調高溫度,越調越高。時至今日,Bikram Yoga已經來到攝氏40度(華氏104度)。
1980年代的好萊塢是快速興起的熱瑜伽風潮最早的根據地,那時Bikram是許多名人富豪眼中的瑜伽老師。在遭到性虐待的指控之前,Bikram和專屬於他的瑜伽品牌為正自身的成就感到不可一世。但現在,許多熱瑜伽的練習者開始找尋能持續他們所熱愛練習的方法,並同時與這位殘破、星光似乎正在迅速黯淡的古魯(guru)保持距離。
原文出處:〈Then + Now: 40 Years of Yoga Gear〉
作者:Ashlee Davis
編譯:Hsin-Hong Pan
當《Yoga Journal》於1975年創刊時,瑜伽教室與現在有著迥然不同的風貌。在60年代晚期至70年代早期,沒有所謂的輔具存在,練習者唯一擁有的,僅是一副身體。那時的練習對體位法的著墨不多,主要著重在冥想、瑜伽社群以及靈性的追尋上。過去四十年來,瑜伽演進的速度呈指數般地上升,而圍繞著這古老傳統的設備、服裝與文化等等也與時俱進。跟著我們來趟時光旅行吧!
2015年美國著名瑜伽雜誌《Yoga Journal》在歡慶創刊40週年時,刊載了一篇有趣的文章:〈10 Poses Younger Than Yoga Journal〉,裡頭搜羅了10個1975年《Yoga Journal》創刊時還未被世人所知的動作,其中包含了如:Reversed Warrior、Wild Thing…等等現在瑜伽課堂中常常出現的體位法(Asana)。
是啊,感到訝異嗎?瑜伽號稱擁有5000年的悠久傳統,但我們現今所練習一些的體位法可能比我們還要晚誕生。瑜伽體位法究竟有多少種呢?或許我們可以透過以下簡單的爬梳來一窺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