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瑜伽教室裡的早產兒

作者:Hsin-Hong Pan

瑜伽老師的養成有兩種可能方式。在過去,比較接近師徒制,弟子找到老師後,待在老師身邊一陣子,老師未必有意識自己要教什麼,但透過每日身教言教、沈浸式地日夜薰陶,加上以前能被視為老師的也真的功力深厚,許多弟子待個半年、一年、三年之後,在老師的祝福下離開從事教學,爾後成為大師的故事時有所聞。

另一種養成方式,則是類似當代教育體制的學習,在有系統的規劃下,不同時期有不同的學習目標。例如大一有大一該學的,大二有大二該學的,理論上好好走完幾年,畢業生身上會有一定的能力。

閱讀全文〈瑜伽教室裡的早產兒〉

困難,不等同進階

原文出處:〈Rethinking Beginner, Intermediate, & Advanced Yoga

作者:Kristine Kaoverii Weber

Photo Credit: Aleksei Goloborodko

編譯:Hsin-Hong Pan

有次,我拜訪了住在另一個州的瑜伽師資訓練培訓老師,一起進行專案。有天早上,他建議我們一起去上瑜伽課。他有位朋友一直邀請他去上她的課,但他還沒機會成行,所以我的訪問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理由,終於可以去看看了。

當我們抵達瑜伽教室時,我們溜進到教室的後面,他並未向朋友介紹我,因為課程即將開始。老師給人的印象很友善、年輕,且身體柔軟。隨著課程進行,我找到了適合我自己的方式探索她的排序。

 但在課堂上,她好幾次走近我說:「如果你是初學者,可以這麼做。」有時她說,「如果你是初學者,你可以跳過這個姿勢」,或「進階學生可以這麼做,但如果你是初學者,你應該使用瑜伽繩。」

但那時我已規律練習瑜伽超過15年,從事教學10多年—且教的不僅是一般團課,還有研習課和師資培訓—我還寫了教學手冊並發表文章。但她不認識我,所以她以為我是初學者—可能是因為我沒那麼柔軟。

閱讀全文〈困難,不等同進階〉

#MeToo如何撼動瑜伽圈

原文出處:〈How #MeToo Shook the Yoga World

作者:Antonia Blyth

編譯:Hsin-Hong Pan

「在大休息時(Savasana ),有老師摸我的胸部,並聲稱他們在幫我打開心輪。」

這僅是瑜伽老師Rachel Brathen所讀到的故事之一,她將#MeToo運動引入瑜伽圈視為自己的使命。在收到詳細描述類似經歷的私訊後,2017年11月,Brathen邀請她Instagram(@yogagirl)上210萬追隨者分享她們在瑜伽中遭受性騷擾的故事,結果收到了大量回應。

她收件匣中的個人見證內容從不當觸摸、情感操控,到被瑜伽老師性侵強姦。她在一篇Instagram貼文中寫道:「我收到了多則訊息,指控有位老師在一次瑜伽師資訓練期間對一名15歲女孩進行性虐待。我真想吐…但我太他媽的生氣了。」

閱讀全文〈#MeToo如何撼動瑜伽圈〉

每間瑜珈教室,都該有一位真正的瑜伽行者

原文出處:〈Master Teacher Maty Ezraty on the State of Yoga Right Now

作者:Andrea Ferretti

編譯:Hsin-Hong Pan

Maty Ezraty是被瑜伽社群公認、實質意義上的領行人,她親身見證了瑜伽教學的演進。在這篇文章中,分享了她對於領導(leadership)與正直(integrity)的一些思考。

當Maty Ezraty在加州Santa Monica開辦YogaWorks的創始店時,年僅23歲。她當時所抱持的想法雖然簡單,但卻充滿了革命性:她想要打造一間提供高品質,具多元課程選擇的瑜伽學校,以吸引各式各樣的族群。時值1987年,那時的瑜伽教室基本上僅提供一種瑜伽課,但由於Ezraty同時受到Iyengar和Ashtanga Yoga的影響,她十分明瞭學習以不同方式練習所能帶來的助益。 閱讀全文〈每間瑜珈教室,都該有一位真正的瑜伽行者〉

教瑜伽,200小時的訓練夠嗎?

原文出處:〈Is 200 Hours Enough to Teach Yoga?

作者:TASHA EICHENSEHER

編譯:Hsin-Hong Pan

就商業角度來說,雨後春筍般的200小時瑜伽師資訓練是件好事,但這真能保護學生安全練習,並秉持傳統嗎?

 2015年的時候,Mandy Unanski Enright決定要當瑜伽老師。身為營養師及健身教練,瑜伽練習讓她得以在過去幾年保持心靈上的平靜,甚至有助於她前十字韌帶的術後恢復。她詢問了位於New Jersey Shore的瑜伽教室關於瑜伽師資訓練的訊息,它們一致推薦了位於紐約的知名瑜伽教室。 閱讀全文〈教瑜伽,200小時的訓練夠嗎?〉

瑜伽的金錢觀

原文出處:〈A Yogic Perspective on Money and Finances

作者:Georg Feuerstein

編譯:Hsin-Hong Pan

「有錢能使鬼推磨。」在當代社會中,這句話似乎無庸置疑地真實。許多人為金錢而焦慮。有錢時,我們會感到害怕,因為我們可能再次失去它;當缺錢時,我們也會感到害怕,因為我們將面對不確定的未來。當然,對有錢人來說,未來同樣沒那麼肯定。除此之外,財富的多寡是種相對概念,一位富有的人在另一人眼中,可能被歸類為貧困匱乏。 閱讀全文〈瑜伽的金錢觀〉

瑜伽圈的神秘流行:關節過動症候群?

原文出處:〈Joint Hypermobility Syndrome: Yoga’s Enigmatic Epidemic?

作者:Bernadette Birney

編譯:Hsin-Hong Pan

「這叫關節過動症候群(Joint Hypermobility Syndrome, JHS),」神經科醫師這麼說。 閱讀全文〈瑜伽圈的神秘流行:關節過動症候群?〉

當代瑜伽的創新是對傳統瑜伽的不敬嗎?

原文出處:〈Does Modern Yoga’s Innovation Disrespect Traditional Yoga?

作者:Georg Feuerstein

編譯:Hsin-Hong Pan

在《Bindu》──來自瑞典的瑜伽雜誌──最近刊載的文章中,Swami Janakananda評論到這陣子體操式瑜伽的風潮,認為這些練習之所以冠上瑜伽的名號,僅是因為這樣賣的比較好。他為評論所下的標題直接表明了〈改叫別的名字吧!否則瑜珈行者將死不瞑目!〉。他也提到,學生們有將接受到的教誨加以修改的習慣,乃至於原本的教誨彷彿出現了突變。最後,他認為,有必要開始去蕪存菁了。

特別是在美國,瑜伽老師們似乎有著創新的強烈嗜好,彷彿古老的教誨已經過時而無用。然而,一般來說,這些人其實尚未精通這些被他們所拋棄的真正教誨,因此他們無法斷言宣稱這些教誨究竟是否有效。正如Swami Janakananda所說:「你可以假裝自己無所不知,但你所做的,僅是依據你有限的知識來改變瑜伽。最終,你將在自己所創造出來的幻象與期待中不停地打轉。」

閱讀全文〈當代瑜伽的創新是對傳統瑜伽的不敬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