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Hsin-Hong Pan
在上文中我們提到既有瑜伽老師養成的方式對於瑜伽專業的建立,雖然已有很好的起步,但距離我們的期待,尚好有一段距離。因此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討論在師資培訓結束後,繼續累積專業的方式。
讓我們回到瑜伽做為一門專業的定義。我心目中的瑜伽專業落在三個「瑜伽圈」的交集上,此時你將以瑜伽的狀態存在,能充分掌握瑜伽的理論及工具,並透過教授瑜伽維生。從這個定義出發,我們有機會釐清瑜伽的專業如何累積。
所謂瑜伽的狀態,來自傳統瑜伽的練習,又或者你有其它靈性、宗教上的養分,也可以帶來類似的狀態。但本質上這樣的狀態需要一段時間累積,或許是5年、15年、50年,基本上瑜伽行者一輩子都在這方面努力不懈,所以這部分你能做的,是少走冤枉路,但難以速成。喜馬拉雅瑜伽學院的Swami Veda Bharati曾說:「人們試圖以在法學院研讀法律,在工程系唸工程一樣的方式學習瑜伽,但這從來都不是瑜伽的過程。」其實指的是這回事。
的確,傳統瑜伽的學習無法透過法律系、工程系這種修課的方式進行,但學術瑜伽與商業瑜伽,某個程度上是可以的!因此在瑜伽專業的養成過程中,至少我們有機會以比較短的時間,在學術瑜伽及商業瑜伽這兩個部分有系統地累積,減少走冤枉路的機會。至於傳統瑜伽的部分,每個瑜伽教學者有其相應的取向,這部分就交給各自的緣分與時間了。
如果想要有系統地在學術瑜伽與商業瑜伽上學習,可以怎麼做呢? Yoga Piece Academy模擬了一份修課課綱,如大學修課一般,不同時期有不同的學習重點,如果過程中能循序漸進,我們就能合理預期每當修完一門課後應能提供什麼樣的服務,能協助應對哪些問題。
舉例來說,大一學程的目標是「從新手老師到合格」。由於多數老師的主要教學工具是體位法,所以這個階段的學習會以骨骼肌肉系統為主。【瑜伽老師求生指南】及【瑜伽近代史】則是為了幫助老師們自產業角度及歷史角度釐清我們所面對的「瑜伽圈」究竟是怎麼回事,看見真實的現狀,才有機會做出合適的判斷。
大二、大三學程的目標則是「從合格到提昇教學品質」,在60分之後,透過教學工具的豐富、教學技巧的掌握,我們開始更順暢地傳遞瑜伽的經驗,照顧好大部分的學生。
大四學程的目標是「從教得好到掌握瑜伽的專業」,我們開始探索瑜伽較為精微的部分,同時也開始學習瑜伽於常見特殊族群下的應用。
研究所學程的目標則是「從掌握瑜伽的專業到發揮瑜伽的價值」。這階段的學習主要會以瑜伽療癒為主,這並不是說瑜伽老師們應該要從事瑜伽療癒,因為你可以不做瑜伽療癒,但依然是很好的瑜伽老師。我們的重點放在瑜伽療癒,是因為這個領域在過去這些年獲得許多關注之下,開始有比較成熟的結論,透過瑜伽療癒的探討,我們將對瑜伽的理論及工具有更深刻的掌握,進而拓展瑜伽於當代應用的可能性,提升服務的品質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這個課程架構的設計模仿了大學學程,目的不在真的將其視為大學,而是提醒大家不同階段其實需要不同的能力與不同的學習,且這條路可以有系統的循序漸進。
課程內容的規劃則相當主觀,來自我自己多年陪伴瑜伽老師們成長的經驗,以及經歷數百個研習後,如果有機會重來一次,我覺得怎麼樣的學習比較有幫助,且有效率。
課程名稱的設計避免了無謂的華麗包裝,讓課如其名,例如【瑜伽與動作科學】,如此一來在課程結束後,若你還想繼續進修,你可以往瑜伽做學習,或往動作科學繼續探索。同時你所接觸的動作科學,跟其它領域所接觸的動作科學是同一件事,這樣的共通語言為我們日後的溝通與交流開啟了可能性。
同時課程與課程之間有著明確的聯繫,就好比拼圖一般,你不用擔心拿到重複的拼圖,更不用擔心拿到的拼圖拼不上去。你會清楚完整拼圖的樣貌應該包含哪些部份,你目前有些什麼,以及你想要的該去哪裡找。每當你多拼上一塊,就會見到瑜伽大海的另一份風貌。
_
結語
【瑜伽教學的未來】這系列文章的主要目的,是想讓大家留意到當代瑜伽與過去的瑜伽面臨著不同的挑戰。面對尚待成熟的瑜伽產業,我們有機會透過建立瑜伽的專業突破重重困境,在促進瑜伽產業成熟的同時,也為瑜伽圈內的連結建立基礎,並與瑜伽圈外的專業創造共好的機會。且好消息是,瑜伽專業的建立可以有系統的累積,你其實不用仰賴機會或命運,不用在師資訓練結束後成為孤兒,更能免於踩到地雷這一類的感嘆。
「瑜伽老師會飽和嗎?」
有可能,但不一定。因為我們缺的不是瑜伽老師,我們缺的是足夠成熟的瑜伽老師。
啟程並不難,但走得遠,不會理所當然!希望這一系列文章有為大家提供一些啟發,你無需依循Yoga Piece Academy提出的架構學習,但這些觀念在學習上應該會有幫助。如果你想透過Yoga Piece Academy這個媒介在瑜伽專業的路上一同探索,或想進一步瞭解學習細節,歡迎報名Yoga Piece Academy免費課程說明會,或參與相關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