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Hsin-Hong Pan
提到瑜伽解剖學,我有個很難忘的經驗。有一回和同學相約在瑜伽會館的休息區討論瑜伽解剖學,正當我們的討論陷入僵局時,正巧一位印度籍老師走過來,於是我們詢問他的意見,他很慌張地表示:
「No, No, No! I don’t know anatomy! Ask other teacher ! I know chakra. 」
(不!不!不!我不懂解剖學!去問其它老師!我只知道脈輪。)
有發現哪裡怪怪的嗎?一位從小在瑜伽環境裡頭長大的印度人,擅長教授體位法的瑜伽老師,居然對解剖學感到陌生?有發現盲點嗎?瑜伽跟解剖學,向來就是兩碼子事!
如果你對歷史的脈絡有一點認識,那麼這情形並不難理解。我們快速地瀏覽一下瑜伽的歷史。瑜伽號稱有五千年歷史,但傳入西方大約是十九世紀的事,至於西方人開始著迷於體位法練習,則得到二十世紀中、後段了。(瑜伽簡史結束!)
那麼解剖學呢?人類剖屍的紀錄同樣可追溯到古文明時期,但我們現在所談的現代解剖學,基本上是十六世紀,西方世界文藝復興後的產物。(解剖學簡史結束!)
所以,發現了嗎?兩門學問在發展的過程中,交會的時間時如此地短暫!也就是說幾千年來的瑜伽行者在對解剖學毫無所悉的情形下,依然修習著瑜伽!(或許還修得更好!)這也難怪來自印度土生土長的瑜伽老師會對解剖學如此陌生,這從來就不是他們的必修嘛!
但身體是修習瑜伽的載具,過去的瑜伽行者在練習時,真的對自己的身體沒有任何的認識嗎?當然不!或著我們應該這麼說,瑜伽這門系統對於身體,有著自己專有的分析架構。
西方對於人體的認識是比較物質性、機械式的。人的身體就像機械一樣,由各式各樣的零件所組成,西方科學相信如果能夠弄清楚各個零件的功能,就能了解人體的運作機制。於是西方解剖學談論著肌肉、韌帶、骨頭、神經…等等,而今日的醫師或研究者為了進一步了解人體,仍不停地解剖著遺體。這種認識觀點隨著瑜伽在西方的風行流入了瑜伽圈,因此我們一般所說的「瑜伽解剖學」,比較貼近「用西方解剖學這門學問,來探討瑜伽的練習。」
相較之下,東方對於人體的運作比較多來自於對活人的觀察。於是東方對人體的認識比較整體而非片段,比較偏向能量而非物質。在瑜伽的概念裡頭,人體就像俄羅斯娃娃一樣,層層堆累,有著不同的層竅(Kosha);
人體內據說有72,000條能量通道(Nadi),能量通道交會處是能量中心(Chakra);
體表則有著類似中醫穴位的能量點(Marma)。
瑜伽對於人的認識還包括了意識上的結構,運用了來自數論(Samkhya)的架構,於是有了瑜伽人常提及的心(Manas)、我慢(Ahamkara)、覺(Mahat)…等概念。如果說,我們將解剖學定義為「認識人體如何運作的學問」,那麼以上這些,毫無疑問更貼近「瑜伽解剖學」!
不論是西方科學式的解剖學,或著東方瑜伽式的解剖學各有所長,皆成功經歷過了時間的考驗。兩者看似大相逕庭,但未必相互牴觸。人體不僅是單純由小零件組合而成的機器,也不光有能量流通而已。事實上,這些觀點上的區別更可能是一體的兩面。套用現代物理學的說法,我們具有粒子性(物質性),也同時具有波動性(能量性)。唯一該注意的是,當你打算去上瑜伽解剖學之前,記得先釐清自己期待的,是哪種「瑜伽解剖學」?
Very informative . Wanna get new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