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瑜伽與筋膜 系列三:筋膜常見的迷思與真相

原文出處:〈Fascia Myths and Fascia Facts

作者:Jenni Rawlings

編譯:Hsin-Hong Pan

你是否注意到某個程度上,「筋膜」已成為近期瑜伽圈的一種行話?大量的主題圍繞著這重新被意識到的身體組織(我自己在過去這幾年便貢獻了兩篇),筋膜已成為許多瑜伽課程關注的焦點──特別是那些運用自我按摩工具(例如按摩球、泡棉滾筒)的課程。

我能理解這股對筋膜密切關注的熱潮,因為它真的是相當令人著迷的議題。筋膜是結締組織的一種,於體內形成遍及全身、連綿不斷的網絡,圍繞著我們的肌肉、骨頭、器官、神經、血管與淋巴,並彼此交錯。事實上,筋膜除了是讓體內組織得以緊密相連的架構之外,也負責吸收、並傳導體內的力,與我們的肌肉系統協同合作創造平順、有效率的動作。這樣的洞見拓展了我們對於動作的認識,令人感到興奮不已!

除了這些既存的有趣事實外,還有一些廣為流傳、許多人信以為常、但就現存研究來說有點過度延伸的論述。在這篇文章中,我打算指出其中幾個常見的論點,藉此促進瑜伽社群在筋膜這受歡迎的主題、以及按摩、滾筒等美妙練習上,能出現更具科學實證性的建設性對話。

迷思1:在泡棉滾筒或其它按摩工具上滾動能按開(break down)筋膜沾粘、氣結(knot)及疤痕組織。

每位按摩療癒師都有著這樣的經驗:在客戶身上摸到緊繃點,透過按摩之後,感到雙手觸及的部位「釋放」、或「變鬆」了。於是按摩療癒師很自然地認為自己物理性地按開了客戶筋膜上的糾結──而透過在按摩工具上滾動,我們也能靠自己達到同樣的效果。

但一個較鮮為人知的事實是,筋膜中的膠原蛋白如鋼鐵般強硬。真的要將它們「按開」,所需的力道將讓身體蒙受嚴重的傷害──這並非按摩療癒師的雙手或一對按摩球所能做到的事。

雖然在滾動或按摩後,你感到身上的緊繃點質地上發生了改變,但其實這樣的改變並非來自筋膜結構上的變化。筋膜結構改變所需的時間曠日費時──膠原蛋白大概得花上三年的時間,才得以完全改變與重塑。任何按摩後所經驗到的立即性組織變化,並非是因為「按開」了沾黏、氣結或疤痕組織──真正改變的,是由神經系統所調節的組織張力(tissue tone

一但我們瞭解到諸如按摩、滾動等軟組織療法主要是在神經系統上運作,而非物理性按開了沾黏、氣結或疤痕組織時,施作這些療法將更傾向溫和、而非強烈的力道。強而有力的按摩或滾動往往會導致神經系統充滿警戒,反倒讓我們的努力出現不良後果。溫和地施作通常比較能成功降低神經系統的警戒程度,誘導神經系統放鬆組織。

一但我們瞭解到諸如按摩、滾動等軟組織療法主要是在神經系統上運作,而非物理性按開了沾黏、氣結或疤痕組織時,施作這些療法將更傾向溫和、而非強烈的力道。

不可否認地,按摩及泡綿滾筒、按摩球等施作是美妙、有效的途徑,幫助了許多人身體狀況變得更好,但若我們更清楚其背後運作的機制,將能更有智慧地運用這些工具。

迷思2:身體感到疼痛,是因為筋膜充滿著沾粘、氣節和疤痕組織。

這是相當常見的想法,但這想法奠基於某些關於疼痛如何運作的錯誤資訊。在這篇文章之前,我已經寫過關於疼痛科學的文章,而關於疼痛最根本的概念之一是:它源自中樞神經系統的輸出,而非身體周邊部位的輸入。這觀念很容易令人感到困惑,因為當我們感到疼痛時,疼痛會出現在身體的特定部位。疼痛似乎存在我們的組織中,我們的組織似乎是造成疼痛的罪魁禍首。但事實上,疼痛的發生不在我們的組織──它全然是神經系統為了讓我們得以覺察,所創造出的經驗──通常作為一種保護性訊號。

由於疼痛是一種輸出,而非輸入,因此沾黏、氣結及疤痕組織──這些皆位在身體周邊部位(至於是否真的存在──這又是另一個主題了!)──並無法產生疼痛。這觀念可能有點難以捉摸,尤其是按摩療癒師的確會在我們身上摸到某種會酸、甚至會痛的「結」。但你所感受到的疼痛並非是這個「結」所造成的──它來自你的大腦,只是在這個位置被感受到。此外,我們也知道在身上某些疼痛位置找不到所謂的「結」或緊繃點──相反地,這些疼痛位置的肌肉摸起來相當平順、毫無糾結感。另一方面,身上也有些摸起來糾結、實際上卻毫無痛感的部位,雖然相較而言比較罕見。

結論是,疼痛與組織的質地是兩回事,雖然兩者有時同時出現,但通常不是。我們容易輕信皮膚底下所有緊繃的結是有問題的,然而真相是,這些結很可能僅是組織質地正常、健康性的變異。而不論是出現在身上哪個部位的疼痛,通常與氣結、沾黏或疤痕組織的關係不大,更大的可能是神經系統對於特定區域變得敏感。了解這個觀念,能為我們帶來有益、漸進、適度的改變,隨著對於身上「緊繃」、「糾結」的病理性認知降低,在我們自己、學生與按摩客戶身上出現反安慰劑(nocebo)效果的機會也越低。(反安慰劑意指由於對某個無害的事件或行動帶有負面的期待,進而導致了負面的結果,例如疼痛。)

迷思3:我們的肌膜會脫水,而透過在按摩工具上滾動有助於重新水合。

這絕對是個吸引人的想法,但就我的知識所及,目前沒有任何研究支持這樣的論述。這問題有部分源自於我們對於「脫水/重新水合(dehydration /rehydration)」的過程究竟如何運作缺乏明確的的認識。

藝術家所描繪的結締組織

簡單來說,我們的結締組織由細胞、膠原蛋白纖維及無生命的膠狀基質所構成。在上述的論述中提及筋膜會脫水,我相信它指的是基質會脫水。

然而我並不清楚,該如何判定一個人的基質正處於脫水狀態。你能透過一個人的外表看出這件事嗎?亦或是透過一個人的疼痛位置判斷呢?(還記得上述所提,疼痛與組織質地之間的關聯性很低。)

即便真的存在評估筋膜是否脫水的可靠方式,我也不清楚究竟按摩或在滾筒上滾動如何達到水合的效果。結締組織裡的基質有一定的含水量,但來自滾動的壓力是如何造成含水量的改變呢?(你所喝的水是經由不同的管道進入身體而非進入基質,與筋膜的水合作用分屬不同的形式。)滾動真的能為筋膜添補水分嗎?(怎麼做到的?),還是它將身體其它部位的既存水分移往缺水的部位呢?如果滾動真能提升含水量,那麼我們的臀部應當含水量超豐富、特別健康,因為我們每天透過數小時的坐姿,對臀部施予壓力?

多數人之所以相信這個迷思,是因為我們自某位學識豐富的瑜伽老師、或資深身體工作者聽聞此事。但如果我們真的透過結締組織學探究這項論述的真實基礎,會發現幾乎找不到任何支持證據。也許按摩真的能讓筋膜脫水或補充水分,但研究尚無法明確證明這件事。我相信在科學近一步呈現更多可靠證據之前,暫緩作出諸如此類的論述,對瑜伽社群會是更好的發展。

結論是,從許多層面來看,筋膜都是極令人著迷的身體組織。如果我們能停止傳播筋膜裡遍佈的沾粘與疤痕組織會造成疼痛、需要被按開、及補充水分等論述,對於我們及我們的學生都會是件好事。除此之外,按摩療法及諸如按摩球、泡棉滾筒等自我按摩的工具對許多人來說都是極佳、有益的練習,但若我們能清楚、並教導學生與客戶覺察神經系統(往往被低估)在按摩療效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將能讓這些工具發揮更大的效用。

(如果你有興趣進一步探索相關議題,或許你會喜歡物理治療博士Quinn Henoch的這支影片

 

在〈瑜伽與筋膜 系列三:筋膜常見的迷思與真相〉中有 3 則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