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打造平衡 系列一:瑜伽與上交叉症候群

原文出處:〈Striking a Balance Part 1: Yoga for Upper Crossed Syndrome

作者:Jenny Thomas

編譯:Hsin-Hong Pan

花點時間想一想,在日常生活當中,有多少行動的當下是你從來不需要留意的。咦?這樣不好嗎?不用特別注意每一口呼吸的吸吐,不用費心消化今日的早餐,也不用困擾如何在溜狗時讓腳自動地一步一步往前走?身體總是知道該做些什麼。這是種與生俱來的直覺、適應能力,並持續地運作,讓我們的生活起居更加輕鬆寫意。

正由於身體天賦的智慧,有時我們會發現在自己還不瞭解發生什麼事之前,身體就已經採取了「最小阻力路徑」做出行動。舉例來說,回想一下你每天上班時開車的姿勢,與下班開車時有什麼樣的不同。有時我們姿勢的改變如此地戲劇化(想想肩膀前傾、胸口凹陷、拱背、同時腹部鬆懈沒用力的情境),乃至於甚至得重新調整車子的側鏡與後照鏡,以適應改變後的姿勢。究竟發生了什麼事?隨著光陰流逝,我們的身體終將屈服於重力的影響之下。相較於利用適當、平衡的肌群來支撐關節,我們開始更加仰賴結締組織(例如韌帶、肌腱、筋膜)及特定肌肉,來承擔原本該被周圍肌肉共同分擔的工作。(例如,如果腹部肌肉無力,或著不作用,那麼下背肌肉的負荷就很大。)

當這種情況出現時,身體做出了代償──透過讓某個部位更加勤勤地工作(超過它原本的職責),以收拾其它部位工作不力所留下的殘局。允許身體採取「最小阻力路徑」的結果,會在未來導致更大的問題,不論是在姿勢、能量,或著整體健康的層次上。雖然有時代償是件好事(允許身體不受限制所影響,表現出所需要的運動。例如有時你會一跛一跛地走路──這種跛行的行為讓你即便是在受傷、疼痛或著因其它因素而受限的情況下,依然得以走路。),但那些曾經傷過膝蓋或腳踝的人,都親身體驗過長時間強迫身體代償所造成的影響。許多人在受傷的腳恢復的過程中,發現沒受傷的那隻腳也出現了疼痛。而這僅是因為沒受傷的那隻腳承擔了太多另一隻腳的工作。長時間代償所造成的失衡會導致疼痛,降低原本應有的功能、並增加受傷的風險。想像一下,當我們帶著這些代償來到瑜伽課,並試圖做一些比較進階的動作…──這可能不會是個好主意。我們需要先照顧好基本姿勢與動作的品質,在姿勢中找到Sthira(穩定)和Sukha(舒適)之間的平衡。

身體的每個部位是緊密相連的。這意味著你所做的每件事都會為身體帶來某些影響,而代償會在你的關節之間產生滲漏效應(trickle-down effect)。舉例來說,膝蓋的改變,會需要腳踝、髖關節、脊椎、肩膀以及頸部做出相對應的調整。這就是所謂「動力鏈(kinetic chain)」的概念。任何發生在動力鏈上的變化,都會對連接到這條動力鏈上的其它肌肉與關節造成影響。

讓我們看一下典型坐姿形態工作者的姿勢。一般來說,重力會將我們往前、往下拉,造成圓肩與塌胸。為了看到身前的事物(例如電腦螢幕、電視、書本),頸部必須伸展(extension),同時頭部必須往前移動,就像烏龜將祂的頭自龜殼中伸出一樣(這被稱為「頭部前置姿勢(forward head posture)」),以做出代償。

這個姿勢會讓胸部的肌肉(胸大肌、胸小肌)及肩膀前側的肌肉(前三角肌)變得緊繃;並讓中背部的肌肉(中斜方肌、下斜方肌、菱形肌及前鋸肌)變得虛弱無力;頸部的伸展肌群和上背部(上斜方肌和提肩胛肌)也會變得緊繃;並讓頸部的屈曲肌群(位於頸部前側的肌肉,包括胸鎖乳突肌。)變得無力。這就是所謂的上交叉症候群(upper cross syndrome或upper crossed syndrome)。 如果你自側邊觀看,並自肩膀畫一個想像的「X」,你會發現X的其中一條線與無力的肌肉有關,而另一條線則與緊繃的肌肉有關。這通常是姿勢不良、動作技巧不佳以及/或訓練內容不平衡所造成的結果。身為瑜伽老師,這是我最常見到的失衡之一。觀察一下你的工作場所或雜貨店,你會發現這個情形多麽地普遍。

由於頸部屈肌群及中背部的肌肉缺乏啟動,於是上斜方肌與胸部肌肉做出了代償。胸部及上背部肌肉殷勤地如英雄般挺身而出,承擔所有的責任,這不是件好事嗎?或許,但這也造成了肩膀、頸部與背部的失衡,可能進一步導致不適、疼痛甚至損傷。讓失衡的關節乘載重量是件危險的事,因為我們正在延續並加劇失衡的狀態。舉例來說,想想看當你在這種情況下做平板式(plank )或著chaturanga 時,你對肩關節做了什麼。此時肩關節承擔了許多壓力,而這些壓力本該由周圍的肌肉所分擔。我們永遠不希望對失去平衡的關節施加負荷。取而代之的,我們可以往後退一步,在試圖讓關節承受重量之前,先將重點放在姿勢和順位上。

矯正這些失衡可以自拉長、打開緊繃的肌群(上斜方肌、提肩胛肌和胸部肌肉)開始,透過類似牛面式(gomukhasana)和仙人掌式的手臂打開胸口和肩膀,以及用耳朵靠近肩膀的伸展來拉長上斜方肌與頸部肌肉。我們也需要強化虛弱的肌群 (頸屈肌群、下斜方肌、菱形肌和前鋸肌),透過收下巴的動作強化頸屈肌群(例如在躺姿膝蓋靠近胸口的姿勢(apanasana)中讓脖子的後側沿著地面拉長),並運用類似划船往後拉的練習(pulling exercise)強化上背部。隨著時間過去,這些練習將有助於打造比較平衡的姿勢。

瑜伽是一門幫助我們瞭解自己身體的練習。我們越清楚身體的傾向,就越清楚如何克服代償與不對稱,達到動力鏈上的健康平衡狀態。Sthira-sukham asanam──穩定而舒適的姿勢──是我們的目標。而打造平衡的身體,讓瑜伽成為一門得以持續終身的練習。

 

 

在〈打造平衡 系列一:瑜伽與上交叉症候群〉中有 1 則留言

  1. *After study a few of the weblog posts on your web site now, and I truly like your way of blogging. I bookmarked it to my bookmark web site list and will be checking back soon. Pls look at my internet web site as efeftcively and let me know what you believe.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