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瑜伽解剖學入門3.0

前言

感謝大家的肯定,自2016首次開課至現在,這門課的授課時數已超過上千小時,參與過這門課的同學累積超過500人。由於教學經驗的累積以及同學們的回饋,以及對於近年瑜伽產業發展的觀察,決定將這門課的走向重新做些調整,是時候走向【瑜伽解剖學入門3.0】的時候啦!

在3.0版的課程設計中有部分內容與過去相同,因為根據過去的教學經驗,有些部分相當經得起考驗,效果也好,這部分會予以保留。但大概會有50%的內容異動。異動的原因,是基於這些年對瑜伽教學現場需求的觀察而進行調整。

瑜伽教學者的挑戰可分為三大面向,首先,是得對手中的工具有更清晰的掌握。舉例來說,許多瑜伽教學者希望能帶領學生安全地練習,希望能避免讓學生受傷。這是很好的初衷,但根本原因在於,當我們在進行教學時,我們其實相信著當時自己的教學內容或方式是安全的,才會那麼教,如果我們早知道某種教學會帶來受傷風險,我們可能就不會選擇那麼做。

所以真正的問題在於,我們常常誤判好處與風險,將有風險的練習方式視為安全,將安全的練習方式視為有風險。而如何釐清這個部分,瑜伽解剖學能幫上許多忙。

第二個挑戰,是瑜伽的學習是條漫長的路,在這條路上如果能夠循序漸進,那麼每一次的累積,都將是下次前進的基石。但若學習靠的是隨機,只要一看到研習出現就開始煩惱究竟是否參與,每次的進修的效果,其實仰賴的是運氣。

就好比學數學,在掌握數字之前,談不上加減乘除;在掌握加減乘除之前,談不上四則運算;在掌握四則運算之前,談不上微積分。而瑜伽解剖學的學習也是如此,在3.0版的課程中,我們會為大家釐清學習的適當順序,並為後續的學習打下扎實的基礎。

第三個挑戰,是觀察過去這些年的瑜伽產業發展,許多瑜伽教學者開始有跨領域學習或交流的需求。在跨領域的過程中,解剖學常是重要的共通語言,但瑜伽解剖學又與解剖學不大相同,透過瑜伽解剖學的角度,我們會更清楚瑜伽背後運作的機制,更清楚瑜伽與不同領域之間的優勢與不足,如此在跨領域的過程中,才能取其所長補己所短,並透過自身的優勢創造交流合作的機會。

因此【瑜伽解剖學入門3.0】的課程設計,不會宣稱這門課將是大家學習瑜伽解剖的最後一門課,或惟一需要的課程,因為根據多年的教學以及跟過數十位瑜伽解剖學老師學習的經驗,我知道這保證不會實現,這宣稱不切實際。

不過這門課有助於你面對上述提及的三項挑戰,透過瑜伽解剖學的角度協助你對瑜伽有更真切的掌握,不論是在練習或教學時,都更清楚自己在練什麼、教什麼,於是你的練習跟教學品質得以提升,同時為之後瑜伽專業的累積打下扎實的基礎,並找到適合的方向!


為何練/教瑜伽需要學解剖學?

不斷地練習( abhyasa)與不執著(vairagya)是瑜伽練習的一對翅膀,兩者同等重要。但在我們展翅高飛之前,得先區分哪些是可以改變的,於是我們持續練習;而哪些是我們無法改變的,於是我們不執著。 這正是我們研究解剖學最初的動機,透過了解身體的構造,我們得以知曉為甚麼有些東西容易改變,有些東西並不容易;哪些改變會是好的,哪些則以保持原狀為宜;如何改變會比較有效,哪些方法則事倍功半。於是我們可以知道何時該繼續努力,如何努力,而何時該懂得臣服,而這,正是智慧的開始。


懂解剖學,就能練/教好瑜珈嗎?

不會的,因為與瑜珈人真正相關的不僅是解剖學,而是瑜珈解剖學。


瑜珈解剖學與解剖學有什麼不同?

首先,瑜珈解剖學並非解剖學的分支,不等於以解剖學為本位指導瑜珈該如何練習。解剖學能協助我們釐清練習/教學的實相,但真正決定練習/教學方向的,是瑜珈! 瑜珈解剖學是結合瑜珈與解剖兩大領域形成的學門,一方面透過解剖學幫助我們掌握、釐清瑜珈工具的運做機制;另一方面,也在解剖學所提供的客觀脈絡下,協助我們探索每個人主觀的瑜珈取向。 簡單來說,瑜珈解剖學會用到許多解剖學的內容,但不企圖複製一套練習/教學的方法,而是依循每個人的瑜珈取向,為每個人優化屬於自己的練習/教學。


這門課程適合誰?

根據過去的經驗,這門課程的參與者有著不同的瑜珈練習經驗,包括瑜珈學生、新手瑜珈老師、資深瑜珈老師。 這門課程的參與者也來自不同瑜珈派別,包括Hatha、Ashtanga、Iyengar、Sivananda、Universal、Anusara、Yin、Bikram、Kundalini、Niguma、Aerial、Rocket…,幾乎有來自全台灣不同師資訓練的畢業生參與其中。 除此之外,這門課程的參與者還來自不同領域,包括:舞蹈老師、有氧老師、體能教練、皮拉提斯老師、武術老師、太極老師、身心工作者、能量工作者、按摩師、芳療師、專項運動員、護士、醫檢師、職能治療師、心理師、中醫師、大學解剖學教授…等身體工作者。 換句話說,這門課程雖然針對瑜珈教學/練習者設計,但具有高度的包容性,讓擁有不同經驗背景的身體工作者皆能自其中找到共鳴點,並為日後的學習提供滋養的養分。


這門課程對我有幫助嗎?

不一定,這是門「帶你入門」的課程,如果你已經在這個領域學習了好一陣子,或許你會更適合其他的課程。以下有個小測驗,幫助你檢視目前的學習狀態:

解剖學程度小測驗

  • 你是否曾在師資訓練或著研習課中上解剖學時,一直感到昏昏欲睡,無法進入狀況?
  • 你是否曾在師資訓練或著研習課中覺得講師很厲害,過程也很有趣,但課程結束後發現自己用得上的也就只有兩、三招?
  • 你曾上過一些解剖學的課,但不知如何與瑜伽結合?
  • 你是否翻過一些瑜伽解剖學的書,卻發現怎麼翻也翻不完?
  • 你是否翻過一些瑜伽解剖學的書,卻不知如何運用在課堂上?
  • 你是否曾嘗試畫過《人體解剖著色學習手冊》之類的圖書,卻發現不知道自己在畫什麼?
  • 你是否發現不同老師所說的似乎相互牴觸,但不知如何判斷?
  • 你是否發現瑜珈解剖相關的課程好多,不知如何有系統地學習?

如果你有上述其中一種狀況,這門課程應該對你有幫助! 更多訊息,可參考學長姐的分享


課程特色

  • 非一般研習課中一言堂老師單方面傳達訊息的教學方式,而是由主講者帶領著大家一同前進。過程中會有充分的互動與討論,以掌握每個人的狀況,不易出現跟不上的情形。
  • 給你魚不如教你釣魚。課程重點不在於強塞大量訊息,而是幫助學生建立解剖學的架構,並學習如何以此架構為基礎繼續你的解剖學之旅。
  • 學習的本質是hard core的,但有經驗的老師能教導你如何將心力放在適當的地方,避免許多冤枉路。
  • 學習的過程有時可能會枯燥乏味,但老師本人很好笑。加上老師可能會洩漏瑜伽課中不可告人的秘密,讓你的辛苦有所價值。

課程目標

  • 課程結束後,你應不再害怕瑜伽解剖學,並有足夠的能力做進一步學習。
  • 課程結束後,你應有能力津津有味地閱讀瑜伽解剖學參考書目,不再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 課程結束後,你應有能力開始將解剖學應用於瑜珈練習/教學上,並對下一步的學習有清楚的方向。
  • 當課程結束後繼續其它進修時,能更輕鬆掌握授課老師的想法。

課程規劃

課程的進行以實體為主,線上為輔。除了提供講義,並輔以參考閱讀及作業外,也提供課程錄影協助複習,所以只要你認真投入,學習成效應該會很好。課程會使用到一些參考書目,協助參與者的學習,相關資訊會於開課前通知。在42小時的學習過程中,主要焦點會放在肌肉骨骼系統、基礎肌動學與瑜珈之間的連結,課程的目標除了帶領參與者踏入瑜伽解剖學的大門外,並將培養參與者掌握自我學習與思辨的能力,如此即便在課程結束後,依然擁有持續成長的方式與方向。


主講人:Hsin

Hsin現為E-RYT200認證資深瑜伽教師,同時也是Yoga Piece主持人。除了瑜伽教學之外,當過譯者、推理小說評論家,資深家教老師。台大電機系畢業。 Hsin參與過許多瑜伽派別的學習,清楚各個派別的練習者/教學者所面臨的課題,並對各個主要瑜伽派別有著獨特的見解。而多年的教學經驗,更讓他清楚如何循序漸進、化繁為簡,帶領學生迅速掌握學習的重點。 進一步瞭解Hsin


報名訊息


1️⃣  十月週間班(共42小時,含12堂課 +6小時線上)(可錄影補課)

上課時間:週三0930-1230

上課日期:202410/30- 20251/22 12堂課(1/1停課)

上課地點:Yoga Piece

課程費用:

極早鳥價(10/23之前)NTD$NTD$24,200
完整課程NTD$27,300
舊生複習 NTD$12,100(含瑜伽解剖學讀書會、瑜伽解剖學入門、瑜伽解剖學入門2.0)(需提供曾上課證明)

人數限制:8人以上開班,上限20人。

報名課程

十月週間班

https://forms.gle/T4q771AM9E3aF3p16


2️⃣ 十一月週末班(五六日)(共42小時,含6 Days實體+6小時線上)(可錄影補課)

上課時間:0930-1700

上課日期:202411/22-24, 11/29-12/1(五六日)共六天

上課地點:Yoga Piece

課程費用:

極早鳥價( 10/23之前)NTD$24,200
早鳥價(11/15之前)NTD$26,250
完整課程NTD$27,300
舊生複習 NTD$12,100(含瑜伽解剖學讀書會、瑜伽解剖學入門、瑜伽解剖學入門2.0)(需提供曾上課證明)

人數限制:8人以上開班,上限20人。

報名課程

十一月週末班

https://forms.gle/mZXsgSJZ6xNNsLjq5